3宫中又出大事了(1/4)
3 宫中又出大事了
建安十八年4月,曹操回到了邺城。
他是因荀彧之死伤心而无心再战吗?非也!是一件关乎他曹操青史扬名、光宗耀祖的大事,在等待他。
丞相一职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毕竟还是食禄人臣,与三公同列。封侯拜爵,是天下文臣武将的共同向往,然而侯爵一多也就不值钱了。
袁绍是邺侯,刘表成武侯,刘备是宜城亭侯,孙权也袭了孙策的吳侯。就连诸侯的部将,也有不少人封了侯,就像吕布的温侯,关羽的汉寿亭侯等等。
“老夫岂能与他人同列?必须独出群峰之上,俯瞰巅下风景,方显我卓荦不群,功勋盖世!
“董昭真知我心,推以国公倡举,但明里暗里反对的人不在少数,在朝野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荀彧,就是他们最显赫的代表。出于种种原因,老夫只能隐忍不发,如今荀彧死了,时机成熟了……”
曹操怀着复杂的情绪为荀彧举行了葬礼,在邺城的大小官员无不出席。一半慑于曹操的威权,一半出于对荀彧这个王者之师的敬重。
看着黑漆棺椁缓缓的放入墓穴之中,人人表情肃然,浮想联翩。
主薄司马懿偷偷的望了一眼前面肃立的曹操,心里又是佩服又是畏惧,就是没有一丝亲近之感。
这个跺跺脚就能震动天下的矮个子男人,虽然白发已经爬满头鬓,皱纹也深深刻在脸庞,但依然有一种不怒自威的震慑力。
“荀彧啊,荀彧,你高明是高明的,可是不够聪明啊!”司马懿心里感叹:
“在yù_wàng和野心面前,你的正统观念哪有生存的余地,大势所趋,无力回天呀!……”
司马懿看看周围站着的人,荀攸、陈群、郗虑、王朗、华歆、杜袭、辛畦、杜畿、赵俨等等一群文臣,一个个身居高位,翩翩出众,而已经过世的戏志才、郭嘉更是命世大才,加上自己和远在长安的钟繇,哪一个不是荀彧推荐擢拔的人?
而今斯人已死,功劳何在?伯乐亡去,群马犹存,正在各自扬鬃奋蹄,奔驰千里之途,谁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呢?谁又能跑得最远,登得最高呢?冥冥自有安排,万般不由人定……
司马懿不禁对身边的陈群感慨道:
“我等都算是饱读诗书之人,然而书中都是久远之事,我所亲自耳闻目见的,历数十年间所谓的贤才,没有一个人,能超过荀令君的呀!”
陈群默默的点点头。
荀彧虽已落土盖棺,但还未被后世认定。至少身后还是誉荣满满的,得到了曹操给的谥号“敬侯”,他的子孙也五世其昌,很多人在晋朝做了大官。这是后话。
5月里,在公卿大臣的压力下,孤立无援的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持符节到邺城丞相府宣读册文,封曹操为魏公。
按照曹操的意图,东汉的14州撤销,恢复为古代的九州。即为冀、豫、袞、青、徐、扬、荆、梁、雍州。
最关键的是幽、冀合并。新的冀州幅员大为扩展,因为冀州牧正是曹操兼任。
有十个冀州的郡国,成为曹操的封地,分别是河东、河内、魏、赵、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和平原郡。
这就意味着曹操已经不用食君禄,而享受封地的赋税就富足超群,绰绰有余。
相应的荣誉就是皇帝赐予大臣的最高礼遇—一加九锡。
内容是:
1、最高贵的车马(大辂、戎辂各一乘,黑红色的公马八匹);
2、绣龙的衮服,王公的冠冕与红色的复底舄;
3、四十八人组成的诸侯乐舞队伍;
4、享有朱漆涂门的权利;
5、享有纳陛(台阶修于屋檐下,不外露);
6、拥有虎贲武士300人;
7、象征威权的鈇、钺(大斧)各一柄;
8、彤菰弓矢(红黑弓箭)各一副;
9、香酒玉勺。
令曹操最高兴的是,册文中罗列了自己的功勋,说其功“高于伊(尹)、周(公)”,那便是前无古人呀!
曹操兴奋之余不忘惺惺作态,三次上表谢绝。
于是30名高官大臣联名呈表劝进。
领衔的正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这位比叔叔荀彧大六岁的荀家贵人,可是个聪明人,不但办事严慎,恪守秘密,而且为人低调,懂得自我防范。投桃报李,曹操对识相的荀攸也一直另眼看待。
晋位魏公后,曹操有了自己的公国和独立的诸部、六卿。
首屈一指的要职尚书令,就从荀彧转到了荀攸手上。
遗憾的是荀攸年寿不永,第2年(214年)就病故了,享年57岁。
而后裔之福禄远远不如荀彧,只有一个孙子封了亭候。真是天道循环,有得有失,安排不爽啊!
邺城正式成为魏国的首都,军国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发布。
与之遥遥相对的许昌成了一座香火冷清的神庙,汉献帝就是一尊毫无神通的塑像,机械的摆在那里,提醒天下人现在还是“大汉朝廷。”
“爱卿,你也老了!……”
献帝爱怜的伸手拔去伏寿头上特别醒目的一根白发,感叹道:
“当年逃避李傕、郭氾之乱,朕还记得清清楚楚,乱兵杀死侍者,鲜血溅红了你的衣裳,那时你我还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呀!”
“20年过去了,妾也是快40的人了,哪天不是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安能不老?……”
伏寿不无幽怨的嗔了汉献帝一眼,
“当然比不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