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双雄不并立,一战决死生(二)(1/2)
豪杰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就在周瑜殚精竭虑的、谋划夺粮大计之时,萧逸也把贪婪目光,投向了汉水两岸的万倾稻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不同的是,周瑜面对大事,喜欢一个人清静思考;而萧逸谋划之时,需要身边有人陪伴,最好是国色天香的美人!
“岭南荔枝甜嫩多汁,夫君大人吃一颗吧!”
“啊--荔枝再是好吃,也没小乖乖美味,晚上我还要吃荔枝!”
“夫君真是坏死了……越坏你不是越喜欢吗!”
玄甲大营-中军帐内,萧逸躺在软榻上、头枕孙尚香的**,一边轻嗅美人体香,一边品尝鲜嫩水果,还不时附耳调笑几句,快活的犹如神仙眷侣!
萧逸手中有一株稻穗,颜色黄中泛青,颗粒极为饱满,是刚从营外田地摘来的,此时不停转看着,显然在思索大事!
荆州土地肥沃、河流密集,非常合适种植水稻,亩产都在三石左右(汉代1石=120斤),加之气温比较高,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呢!
刘表执掌荆州期间,虽然军事、外交均无建树,可是内政发展不错,兴修水利、勤劝农桑,加之风调雨顺,庄稼连年丰收,尤其是襄阳、江陵的府库中,稻谷堆积如山!
可是曹军东征期间,以江陵城为大本营的,半年多征战下来、把府库给消耗一空了,而曹军主力北撤之时,把襄阳城内的存粮,也一并装车运走了!
一方面:曹操担心荆州守不住,粮草如果留下来,只会白白便宜孙、刘联军,还不如自己带走呢!
另一方面:因为连年征战,中原民生凋敝,曹操需要大量的粮食,来安抚饥饿的百姓们,否则饥民就要造反了!
结果就是:萧逸刚到襄阳城,就面临缺粮的大问题,麾下十几万将士、城内三十万百姓,还有南郡、南阳郡、章陵郡、襄阳郡的百姓……这就是一个无底洞呀!
如果喂不饱这些嘴巴,必然会激起民变的,届时萧逸本领再大,也只能滚回中原去了,之前放弃南部三郡,固然是牵制住刘备一方,也是给自己甩包袱呢,否则吃饭的人更多了!
万幸的是,秋风阵阵、稻花飘香,汉水两岸的无数稻田,再有十几天就成熟了,如果能把稻谷收入手中,或者说抢到手中,就能解燃眉之急了。
问题是,江东大军驻扎汉水边上,也严重的缺乏粮草,如果自己派兵收割稻谷、人马分散田野之间,周瑜必然出兵攻击,届时如何抵抗呢?
如果不出兵抢粮食,以襄阳城内的库存、最多再支撑一个月,而后十几万人马、三十几万百姓吃什么呢?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将士们随我出生入死,已经很是幸苦了,岂能再忍饥挨饿呢?
还有襄阳的百姓们,近年饱受刀兵之苦,要是连饭都吃不上,就会人心尽失--汉水两岸的粮食,老子这次抢定了!”
………………………
反复斟酌之后,萧逸决定出兵抢粮,虽然此举很冒险,总比活活饿死强吧,不过要想抢到粮食,有两个难题要面对:
一是收割稻谷之时,必须牢牢的看住周瑜,让江东大军出不了营地,既不能抢粮食、更加不能毁粮食,否则只要一把大火,汉水两岸皆为灰烬!
二是在最短时间内,把稻谷给抢回来,汉水两岸良田万倾,地势有高有低、土壤有粘有沙,因此稻谷成熟时间也不一致!
先收割那一块,后收割那一块,如何来安排人手,割完又如何运回大营,怎么晾晒、脱壳、装袋……这不是一件简单事!
前一个难题,萧逸谋划数日、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后一个难题吗,则要找高人帮忙了!
这也是周瑜、萧逸另一个不同处,遇到难题之时,前者总是亲力亲为,后者则善于用人,因此周瑜活的更累、寿命也必然更短!
“末将拜见大司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仲业将军请起,落座品尝香茗!”
“末将多谢大司马,不知传唤所谓何事?”
“呵呵--将军不必太拘束了,今日请来中军帐,乃是有大事相托!”
……………………
大帐门帘分开,走进一名中年人来,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单膝跪地行礼,正是荆州降将-文聘!
萧逸一跃而起,伸出双手搀扶,孙尚香更如主妇一般,亲自斟茶待客,二人如此热情,文聘反而浑身不自在了,端茶的手都哆嗦起来!
文聘、字仲业-性格刚勇,弓马娴熟,本为刘表部下战将,当初荆襄大战之时,他坐镇西部章陵郡,死死挡住了曹军的进攻,一连几个月僵持不下!
后来刘表病逝、刘琮被俘,襄阳城也失陷了,文聘走投无路、只好开城门投降了,曹操感其忠勇过人,加封为讨寇将军,依旧统领本部人马!
可是乌林大战期间,文聘带人巡视江防,恰巧遇到了黄盖的使者,进而引入中军大帐,这才有了黄盖诈降、传播疟疾,曹军将士死伤无数,狼狈逃回江陵的事情!
事后有将领认为:‘文聘勾结江东、毒害将士,应该斩首示众’,好在曹操并不糊涂,只是收了文聘的兵权,让他坐冷板凳去了!
这段时间,文聘枯坐家中、每日长吁短叹,认为自己再无出头之日了,没想突然接到大司马传召,立刻来到中军拜见了,却不知是吉是凶?
“仲业将军久居荆州,对汉水两岸的风土熟悉吗?”
“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