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江东的国策,守江东基业而后上进(1/2)
桂阳,零陵,江夏三郡当时都是属于荆州刘表的地盘,桂阳,零陵两郡和豫章郡距离都不远。
周瑜给孙策规划的战略蓝图是定江东,夺荆州,收交州,入西川,生息数载,以蓄军资,攻徐州,兵发宛城,携益州兵马出祁山。
一步步吞并诸候,制霸天下。
这个战略规划成为江东集团的共同理想,孙策平定了江东,可以称为一个诸候,但是无名无份,朝廷封赏下来最多给他个太守,那孙策政权的合法性又如何保障。
大家为什么又会紧紧的团结在孙策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为他作死卖命?
这是一个乱世,乱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是有枪就是草头王,而孙策就是一个地方军阀的***,孙坚给他留下了将领,人脉,政资资源等等。
从一个郡军阀变成一个州军阀,抢了一大堆产业,那就开始分,大王肯定是分最多的,老大分了老二分,老三分,lùn_gōng行赏,太守位置就那么几个,只能跟大家说咋们再去打地盘,下次再分给你们,这叫预期先分脏。
大家虽然没有分到最大的蛋糕,但是分到了很大的实权和财富。
孙策名义是一个市长,实权相当于一个高官,孙氏地方军阀控制了地方政权,那些旅长,团长,营长,政委就lùn_gōng行赏,就是这么回事。
孙策死了之后,这个权力就过继他弟弟的手上了,孙权接过这个权力压力是非常大的,他要对荆州发动战争,获得蛋糕好兑现孙策的承诺,但名义上不能这么干,他是出师无名的,只是借着为父报仇的名义打黄祖,把黄祖干掉后,再找借口干掉刘表,夺取荆州这块大蛋糕。
孙氏政权是由孙氏军阀,江东士人集团,流亡北士构成,孙氏政权要稳定他必须取得江东士人集团的财力和人力支持,取得流亡北士的背书。
孙策平定江东后,第一时间就派流亡北士张肱去许昌去搞政治外交,上贡十万石谷物给朝廷。
曹操手里捏着献帝这张王牌,虽然他可以名正言顺的斥责孙策是反动集团,土匪军阀,叛党之类的。
但是曹操也只是一个地方军阀,一方诸候,他马上要和另一个威望高过他,兵马粮草多过他,政治资源强过他的袁绍开战,他能去和江东孙氏军阀闹僵吗?
显然曹操不会这么干,即使曹操愚蠢,他的那些重要谋士们也不会让他这么干。
曹操只能结好孙策,把曹洪的女儿嫁给了孙策的弟弟孙匡,这种政治联姻是不可靠的,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打起来的时候,孙策就派兵去打徐州。
这种政治联姻不可靠,但是他的效果还是有的,至少对于一直打胜仗的孙策而言,只能集合五千兵马打徐州的陈登千人马都没打下来,就有这个原因在此。
孙策不敢孤注一掷的攻打曹操,他现在打仗要考虑很多政治因素,打一下,看看朝廷和曹操的反应,孙策要面对流亡北士的反对,江东士人集团的质疑等等,以前定江东那是创业,现在则变成了政治,小心翼翼,以前是光脚的,打下江东后孙策就变成穿鞋的了。
军阀控制政权,中央又名存实亡,而士人集团又想重建朝廷,重新一统,就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士人中也分了很多派系,士人中又有寒士和名士,解决矛盾的方法就只能用外战争去统一意见,化解矛盾,孙氏军阀如此,曹氏军阀了是如此,至于刘备是怎么样的就不知道了,不过诸葛亮也是这么干的。
战争一起矛盾还是存在的,但是大家想到的不是找孙氏军阀的毛病了,他们会找政敌的毛病,这叫矛盾转移。
什么叫政敌,首先要讲派系,一个士人在孙氏军阀政权里做个谋士,他得到孙权的重用,他的家族就会有很多财产,僻如分田,千倾良田,多少年薪。
这个士丈夫得到了孙氏军阀集团的重用和宠信,商贾,将领,地方官都会去巴结交好,这就叫朝中有人,名利双收。
得到主公的重用,自己的政治理念得到统治阶级认可,自己心情愉快,又得到同僚,名士的尊重,名利双收,这种事情是做官的士丈夫最渴望的事情,虽然说的非常直接,但这就是事实。
其他谋士也会去争宠,那个受宠的就会有产生很多政敌,想谋权上位的谋士就得提出不同的政治理念得到主公认可,或者是挑毛病否定别人的政治理念,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得到上位的机会。
不打仗的时候,大家的矛头就对准孙氏军阀集团搞变革,打仗的时候,大家就将矛头对准那个主张打仗的家伙。
当然这是文臣们干的活,文臣专挑武将的毛病,周瑜当上了这个大都督后,张昭,张肱在朝议的时候经常指责周瑜的战略方针。
周瑜的身体还是蛮不错的,但是三十多岁就挂了,演义上说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我认为是在这种政治夹心馍给急的,忧郁成疾而亡的,又或者是因为某种政治阴谋。
鲁肃,吕蒙也是一样的,陆逊还强一些,做大都督做的最久,有江东排名第一的传统陆家做后背,不过最后也被卷入太子谋反案,不得善终。
那他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是当了大都督,士人集团的暗算和主人的猜忌吗?
不全是,四任大都督,他们的共同政治理想是夺荆州,收交州,入西川,占三州之地,入主中原,那有什么好忧虑的?
士丈夫重名节,你个地方军阀对抗中央,阻拦天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