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老古董以毒攻毒(中)(1/3)
大小是个公众人物,在微博这个完全公众化的平台,有些话苏钺没办法说得太清楚,就这一段云里雾里的言论,都要担心苏靖会不会找他的麻烦。
但有些话确实不吐不快,不管哪个世界,似乎在影视剧方面都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状,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不管是戏说还是所谓的正剧,清朝的历史背景总是比其他朝代多不少,似乎除了“康乾盛世”,历史电视剧的编剧就没了太多的灵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永远比不上那几个“回光返照”的所谓盛世明君,而就像苏钺在之前的微博里面说得那样,和清朝背景的电视剧相比,明朝的影视剧不仅仅是数量少的问题,许多明朝历史背景的影视剧都是按照《明史》或者其他清朝统治期间存世的野史或民间传说作为蓝本创作的,至于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缪误,只有鬼才知道。
平心而论,《明史》在二十四史里面算得上比较全面、出众、详实的史料了,后世的史学家对《明史》的评价也总体高于隋唐以后的其它史书。但“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放诸四海而皆准,更何况清朝是一个非主体民族为最高统治阶级的政权,出于维护统治的原因,这部史书里面的“春秋笔法”肯定是用了不少的。清政府第一次组织修撰《明史》,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范文程,这一位到底是什么样的货色,如今已经快把皮都扒干净了。
而《明史》最终成书于乾隆年间,这个时期到底统治如何,能不能通过文字表达真实的想法,看看高达一百三十多次的文字狱的数量就知道了。而且在此之前的康熙年间就因为民间编撰明史,而搞出了著名的“明史案”。
另外一个层面,史书毕竟是由士大夫、知识分子编写的,所以《明史》中对于阉党、厂卫大肆批判,而当年的明帝为什么要重用阉党,又为什么要依赖锦衣卫,那又干卿底事呢?
所以我们从影视剧中得到的明朝的形象,除了fēng_liú才子唐伯虎之外,似乎只有明帝昏聩、宦官跋扈、厂卫嚣张了。
除了数量不多,质量大多也是粗制滥造。苏钺记得在另一个世界看过一部以沈万三为主题的电视剧,具体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因为看了不到十分钟就放弃掉了,只记得饰演沈万三的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港区光头男演员。而让苏钺放弃这部电视剧的原因,就是当时正在播的那个情节是沈万三在街头与朱元璋的一段对话。对话内容苏钺都不记得了,但记得朱元璋身着一看就十分廉价的龙袍,就带着两个侍卫,周围的百姓该干嘛干嘛,一点儿也没有见到皇帝的惶恐和恭敬。
明朝的电视剧就是如此良莠不齐的厉害。另一个世界还有诸如《大明王朝惊变录》、《万历首辅张居正》等不少还能看得过去的作品,但历史都已经相当久远了。同样的情况是,另一个世界关于晚晴题材的影视剧也有诸如《甲午风云》这样的优秀作品,但同样成了老古董,近几年倒是有了《走向共和》等优秀的影视剧,但都是属于国家立项的主旋律作品。当年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火爆大江南北,但这首歌最早是写给电视剧《大英雄郑成功》的,但最终将“血淹没人间”改成“愿烟火人间”之后,给了《康熙王朝》。然而“血淹没人间”固然无法“安得太平美满”,难道在“清风不识字”[注]的皇帝“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统治下的“烟火人间”就行了么?而最终,这部《大英雄郑成功》还是没能在央视播出,原因众说纷纭,最靠谱的猜测肯定是出于维稳和民族问题的考量。
实际上对于广电的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任何的优劣之分,毕竟一个大国没有任何事情是小事。作为普通人,不能因为个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去批判从另一层面考虑问题的政策制定者,但那种探讨“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的言论以及言论的发起人肯定就是人品有问题了。
出于维稳的目的,广电局可能会将一部分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下架,苏钺对此不想说什么,因为他本身就知道,不管是广电部门还是文化部门或者宣传部门,做的最多的其实就是“扬同抑异”的工作。但他不会对监管部门说什么,并不意味着对于另外一些专门创作“不靠谱影视剧”的主创们不会发表意见。所以他直接就在微博上面开怼了。
而苏钺在后面的那条长微博里面提到的关于改编穿越小说的问题,那种架空操作确确实实是一个思路。但出于同样的道理,秦汉隋唐都能改,但晚明和清不行,哪怕架空都不行。微博里面那句“根据唐朝塑造一个炎朝,也可以根据宋朝臆造一个盈朝,但不能根据明朝创造一个岸朝,也不能凭空创造一个珲朝”的说法虽然有些调皮,但事实就是事实,连试一试的余地都没有。
至于他所说的要根据民间故事“创作”一部清朝背景的电视剧的事情,自然不是无的放矢,实际上他早就已经有了想法和目标了。
苏钺的这条长微博发布之后,网上的讨论更加热烈了。有网友专门扒出了最近三年以来制作上映的清朝背景的影视剧,得出的结论让人并不意外:数量高达一百余部,全部集中在康雍乾三朝,内容除了“歌颂”“盛世明君”的通知,还要宣扬这期间“众正盈朝”,除此之外就是各式各样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而苏钺在微博里面的小调皮也被人破解了出来:唐(糖)朝和炎(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