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风起江淮间(3/3)
逐鞑虏,反而认贼作父。所以伍兴镇抚使派我们来这里,推行新政。从现在开始,凡是我们的治下,一律只交纳国税,国税是是十分之二,剩下的租税,老百姓可以一律不交。如果是互相关系好租种,最多只许收十分之一。另外如果没钱种地没有种子肥料,我们南粤军还有买青苗的贷款,不要利息,只要求你按我们说的种小麦,到了夏天小麦我们包收,价格是市场价的三倍。大爷大妈,你们看要是以后是这种日子,你们说好不好。”“那,粮户和官家不干怎么办?毕竟咱种的地是人家的啊!”老太太又欢喜又害怕。
“娘,没关系!刚才大爷说了,咱们是河里的水,官家粮户是河里的石头。那,咱们就一起把这个烂石头砸碎了!让水流的更畅快!”
老汉一听拍着大腿兴奋的说:“姑娘,那感情好啊。”宋巧梅见老汉这么高兴,顺势说:“大爷,可咱要过好日子,那就得消灭官绅,您知不知道我们前几日打的官绅藏在什么地方?”老汉似乎还有点犹豫,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大娘看不下去了,她说:“你个没用的老东西,这不是别人,是咱亲闺女。闺女,你听我说,他们啊,都是藏在亲戚家里,这附近的小河集,就是他们藏身的地方。村子里面都是他们几家的家族武装,至少有千把人,刀枪火铳都有。据说还有几门小炮。外面虽然没有城墙,但是村庄里面都是高墙,易守难攻。要是没人带路,就算知道了盲目打也要吃大亏。大娘我别的忙帮不上,但是我有个侄子在小河集那当庄丁,我让他带路,肯定能灭了他们。”这番话让宋巧梅心花怒放,她高兴的对大娘说:“大娘,你可帮了我们大忙了,等剿灭了这些不守王法的官家粮户,我给大爷大娘记功。”
那些走村入户的宣传队,早已把南粤军的军功奖励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说明白,有的甚至是编成了唱词歌谣,让孩童们传唱。对于南粤军的军功奖励,两个老头老太太却不敢奢望。
“嗨!咱已经土埋到了脖子的人,要啥军功啊!就算是给你帮个忙,顺便,把俺家多少年多少代的一口腌臜气出了就是了!”老汉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
苏北淮北一带,田主对于佃户来说,基本上就是农奴主和农奴的关系,双方的人身依附和剥削压迫,不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所能想象的。有些东西,甚至到了民国时期,连南京国民政府都看不下去了。发出正式公文予以明令禁止,可是,这张命令,在乡绅治国的年代,基本上就是一个阿摩尼亚。对了,你说啥行为?呵呵,传了多少年的蒙古鞑子对汉人新娘的chū_yè权制度,可是一直在苏北坚持到了民国年间。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我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呢?很多人总是倡导民国范儿,不知道要是你辛苦一年收获的粮食被人拿走八成,你的新娘第一夜要孝敬田主老爷,你还会怀念民国范儿吗?
大炮加发动群众,江淮一带的大小官绅地主们便倒足了大霉。原本以为,靠着多年修建起来的圩子,怎么也能坚持个把月。然后利用这段时间找人说情疏通,咋也能保住身家性命。大不了咱们拿出些钱粮来犒赏三军就是。
可是,谁想到,往往是一夜之间,往日里算得上固若金汤的圩子,就被南粤军打开。多年积累的粮食财富牲口农具尽数归了他人不说,从书房密室当中查抄出来的往来书信,账本账簿都成了公审大会上的有力证据。
于是,江淮之间,数百家官绅大户被杀得人头滚滚,牛马农具粮食衣物被分发给往日里的佃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