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2/3)
女不知国师是怎么在张长老面前说自己的,顺着他倒茶的手看向他,他倒完茶,放下茶杯,对张长老说:“爷爷,我为何会这么做,你不应该早猜到了吗?”/p张长老没想到他还真就这样大方承认了,气不打一处来:“六殿下可是有婚约的人,你堂堂国师,要做挖人墙角的事情?”/p
“有何不可?爷爷不觉得我比那喻畏优秀多了?”国师不在意地喝了口茶,不疾不徐地说。/p
“你当然比那个小子好多了。那也不是你能做出这样事情的原因!”/p
他们应该私下里还是有联络的吧,否则不会是这样熟络的样子。国师在外人面前都是高傲冷酷、多智近妖的形象,只有在他信任的面前,才会显示懒散的一面,比如下一手烂棋,比如说话懒散,比如亲自为人煮茶。/p
国师见他说个没完,打断道:“爷爷,今天你是和六殿下见面,不是来骂我的吧。”/p
张长老话音一落,转头便看见六王女带着笑意的双眼。他心中叹气,先国王早就有为两个人赐婚的意思,偏偏一个不愿,一个回避,现在倒好,给六王女赐婚后,两人倒是走到一起了,到底是什么孽缘。/p
六王女知道自己的时间有限,刻意忽视了他们爷孙俩刚才讨论的问题,直奔主题道:“长老,您觉得国王陛下在昨日提出的新政策如何?”/p
“逞小儿之勇。”连先国王那样长期在位,作风强势的国王都没敢在他在位时提出这样冒进的改革,新王不过登基半年,就敢提出这样的改革,是想害死底下一批跟着他的人吗?/p
在他们的眼中,这样的改革自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可是偏偏她就是这么写下了,她不懂政治,懂的是故事如何发展,即便这是项不可能的任务,她也要尽能力在最小的损失下,完成剧情。更何况,她知道,经过这长达两年的改革后,岳国确实往好的方向走去。/p
她轻笑着点点头:“的确,在长老眼中,这是十分冒险的事情。可是在我的眼中,这是国王不得不做的决定。”/p
张长老也笑了,说:“殿下有何高见?”/p
“这两年岳国灾害频频,内忧外患,想必长老也看在眼里。若是岳国真如表面那样固若金汤,就不会出现需要盐苏城的杨城主和平民站在一起,想要釜底抽薪,利用叛乱来推翻贵族的事情,也不会瞒报灾情的事情。发现的是一个城瞒报,没发现有多少呢?”/p
张长老反驳:“就算是出现了这些个案,也不代表让平民参与政事是一件好事。”/p
“全国的贵族占人口的多少?最多不到万分之一,能在参与朝政的贵族更少,大约是十万分之一。要在这些贵族中,挑选出精英,担任重要职位,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可是又有多少是鱼目混珠,唯一能拿得出的优点不过是他的姓氏呢?”六王女补充道,”我不是说贵族中无人才,而是能开放更多的途径,为岳国选拔人才,为何不可?”/p
“平民没有经过家族的熏陶,最容易出现身居高位后,为私利祸乱一方,到时候将会伤害更多的百姓。”张长老毫不客气地点出。/p
六王女点了点头:“您说得没错。可是,您也不能否认,只要给他们一个途径,总有一些为国为民的人会出现。这些人将来代替那些不着调的贵族,难道不是百姓之福?至于说到这为己谋私的问题,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都会出现,我们可以商讨出相应的制度,设立第三方的监管,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p
“在百废待兴的时候,国王没有选择休养生息,而是挑起贵族的怒火,这样劳民伤财的事情,让人如何支持?”/p
“和您说的相反,国王正是为了岳国的休养生息,才努力降低军费的开支,转而投向民生方面,挖掘更多的人才,为国服务,从上而下,强大岳国的国力。国王选择了在登基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样的事情,就是因为此事万分火急。”/p
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两人对这次改革各方面进行了辩论,对自己觉得可行以及不足的地方进行讨论,有的地方两人毕竟理念不同,有所分歧,有些地方则因为听取了对方的说法,稍微有改变些想法。/p
张长老观察着在用心为改革辩护的六王女,她的眼中是对改革的坚定,她是真的相信,平民也能成为这个国家的朝政支柱的。/p
他终于伸手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润润喉,说:“改革一旦开始,不仅是木家那个木非林,还有你,都会成为那些贵族的眼中钉。他们在国王面前拥有话语权,你们可能孤木难支,最后反倒是落个死无全尸的下场。”/p
他虽然没说,可是六王女明白他的意思。此时国王还信任他们,自然会护着,可是当改革开始,贵族们肯定会通过各种渠道,将他们与国王隔开,一次两次不信,那就三次四次,说的人多了,他们这些参与改革的人,可能帮助了国家,最终却落个悲惨结局。/p
这样的例子,六王女在历史书上读过不少,也知道所谓支持改革的,下场都不会太好。/p
六王女沉默着,张长老抿着口茶,看向国师,见他神情淡定,似乎已经知道今天对话的结局是什么。/p
只听见她说道:“就算如此,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里的百姓,总要有人去做。”/p
张长老脸色复杂地放下茶杯,盯着这个还未真正成熟的女孩,她不躲不藏,与他对视,满是坚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