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德道老子(2/3)
为鄙楚之蛮夷罢。风允目光长远,非争一朝一夕,楚国却得争。
几人安坐,除却风允悠然喝茶外,皆愁眉苦脸。
“风君,要不您把正宾的函给我吧,我去和他们论礼!”不过六岁的芈月义愤填膺,此时她也清楚了楚国在别国的看法中,是为何位。
想到阿父对她的疼爱,她就义不容辞。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公主莫闹,怎可女子论礼,岂不让别国笑话楚国无男子。”沈尹华紧忙安抚芈月。
闻言,芈月却瘪嘴,不满之下欲说,可芈姝上前捂住她的嘴。
“月妹!”
芈姝瞪了芈月一眼,然后对几人行礼道:“芈月年幼,胡乱言语,还望诸位勿怪。”
说着,芈姝还观看四周,见无人关注,这才缓了口气。
可这时,她看见一少年人影,她方要探究——
“沙沙沙……”沙沙声,脚步零碎,似在逃去。
“啊,放开……先生,我只是路过。”
就见项燕提着一十一二岁的少年出来。
其衣裳华贵,但比之楚国众人,却要朴素不少。
沈尹华望之蹙眉。
屈原目光微动,起身一礼道:“不知是何国公子?”
“黄…黄国。”这少年说着,目光却望向风允。
屈原挥手,让项燕放人过来。
这少年紧忙上前,对众人一礼。
“在下黄国,歇。”
黄国……风允观国图,其黄国位于鄂国之北,小国,与桐、英之国差不多。
但是黄歇这个人……
战国四公子,春申君。
风允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一代楚君不孕,黄歇将自己已经怀孕的姬妾嫁于君……
对此事,风允倒是不知其详细真伪,却也就记得这些了。
不过此时,黄歇非楚国人,乃是尚未灭亡的黄国士族,十一二岁的少年郎。
“你是什么函?”芈月询问。
黄歇微愣,转而笑道:“当然是下宾了,歇此时还未出仕,也未成家,能出席观礼已是不易。”
说着,黄歇又转头对风允一礼。
“黄歇,见过风君。”
风允颔首,微礼。
而此时……
“禀风君,外有人拜见,希望能见您……”
甲兵之后,昭阳赶来。
昭阳道:“风君可认识一名计然之人,其携前周都典籍宫之守藏史,欲见风君。”
周之守藏史……
老聃!
“计然为宋国人,原在扬粤任大宰,年前辞去职务,寻道问学,余与其倒是相识。”
风允将能说的解释清楚,昭阳目微凝。
扬粤大宰?
“不知计然何在,司马可随余去见。”
风允起身,整理衣袍,发冠,正襟而待。
见此,屈原也起身。
“风君,余随您见这位计然先生……”
“不,不是见计然,而是另一位守藏史。”
昭阳见状,明白风允欲见,不容置疑。
对此,昭阳深思熟虑。
“风君且待,余去请那两位进来。”
“有劳司马。”
风允亲自整理竹席,为那位先生留出右首一座。
沈尹华蹙眉道:“风君,到底是何人,值得您如此礼待?”
“一为大智慧之人。”
风允答后,就见两人到来。
其衣着朴素,完全看不出华贵姿态,远远望去,和寻常之人无异。
近时,计然暂不谈。
老聃宽额竖耳,目若星河,长须怀口,行动之间,仿佛引动周遭之气,似稳重而智者。
“老聃先生请。”
风允起身以请。
是为论道,问学。
如果要在这辉煌的时代求学,其道之老庄、儒之孔孟、纵横之鬼谷……都无异是其去处。
但风允已经有玄门一道,求学而非入学,论道方为上解。
“老夫在大周时闻南地有玄,本则随遇而安之心,未有来心。”
“可趁闲赋之便,随计然小友游历几国,来曾之时又闻玄,想是道之引聚,缘也,遂来一论。”
“还望风君莫觉此番失礼。”
老聃淡笑而礼,风允回礼。
老聃行之自然,无因其曾经是大周之臣而傲,也无因是客而入座后拘束。
待老聃入席后,计然也对风允行礼,风允以邀其坐。
这般,这亭下之席,倒成了风允的主坐,沈尹华与屈原等人都入了侧坐,让风允与老聃以便论道。
望向桌面上还有的邀函,沈尹华收起后道:“风君与先生论道,老夫暂有别事,却不能观之,望能海涵。”
此时沈尹华还为邀函之事苦恼,实在无心去听一位不知名的人和风允论道。
他望向屈原,屈原却无离席之愿,遂也不强求,微叹而离。
昭阳在旁护卫,其主要是关注计然,以防扬粤。
而芈月和芈姝都安静坐在一旁。
就是那黄歇,也因此混得一席位,和项燕同坐,不愿离去。
……
如此,风允和老聃都不在意。
老聃呵然笑着,明白风允论道之心,他亦有之,遂道:“风君可有题?”
题,非问也。
问:一人问,一人答之。
题:一道题,众人答也。
此时老聃说题,就是将两人摆在了同一位置,以此论道,而非单纯的长幼赐教。
风允沉吟,很快就确定了题——
“国为何,如何延续。”
道天一重时,有巢祖给风允一题,正是这‘国为何,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