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哪个敢言不败?谁在称无敌?(1/2)
第139章哪个敢言不败?谁在称无敌?
姜维十一次北伐,确实是耗费了蜀国许多国力。但即便如此,如果姜维不作死,即不开这场赌局的话,魏国仍然没有太多可趁之机。
就连常年与蜀军打交道的邓艾都认为:蜀军仍不可小觑,伐蜀成功的可能仍然不大!
可是,姜维给魏国打开了一扇门。
262年,蜀汉灭亡前一年,姜维做了两件事。
一,聚兵敛谷。
姜维认为:凭借秦岭阻挡魏军,打阻击战收益不大,不如把魏军放进来打!
“敛兵聚谷”之策的核心要义是:将汉中的兵力作适当收缩,以期集中兵力,打击来侵之敌;坚壁清野,以困败远来之军;最后乘敌劳师无功而退返之时,追而歼之。此战略核心在于诱敌深入,关门打狗。此战略不能不说是敌我双方实力相差不大时,一种不错的御敌、歼敌之策。
所以,姜维改变了魏延、诸葛亮、及王平时期的防御策略,撤去险关要道驻军,屯兵于汉、乐两城及阳平关,企图把魏军放进来打!
但是,受限于情报和眼界,姜维无法准确预估到魏国可以放置在西线的兵力已经发生了改变。魏国放置西线的兵力,不再是以往几十年间的十万规模,而是可以投放三十万乃至更多。
因此,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的预想出现了巨大巨大的偏差,冲进来的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虎和两只狗。
二、屯兵沓中。
为了避祸,姜维引军到沓中屯田。
姜维的意图很明显:一旦发生战事,汉中蜀军把敌人放进来,姜维则率沓中蜀军东顾,切断魏军补给线,封锁退路,进而聚歼魏军!
不得不说,这个赌局开的非常冒险。
赌胜了,姜维充其量也就是打一场类似于陆逊“石亭之战”这样的胜利,歼灭一些魏军,但却改变不了魏强蜀弱的局面,更无法占领魏国一寸土地。
且因为汉中是主战场的缘故,汉中百姓会横遭战乱,农田,房舍、家畜、城池等等一切基础设施都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得不偿失!
最最关键的是,一旦赌输了蜀国就会灭亡!
姜维如同一个赌徒,高喊着:比大小,我压10万兵马,司马昭快来赌一把!
我梭哈了!
考虑到10万是蜀国的全部赌本,而魏国的赌本有100万,司马昭略做思索,很快下定了决心。
为何不来赌一把呢?
跟10万兵马,另外再打你姜维20万兵马!
姜维要不起了。
其实早在魏明帝曹睿想伐蜀时,刘放就曾给曹睿算过一笔数字账:以魏蜀边界这样的地形(蜀国占有秦岭之险),魏国需要3:1的兵力对比才能打赢蜀国!
即三十万兵力或以上。
由于一直以来在东南两线投入了巨大的兵力,魏国想要在西线投入三倍于蜀的兵力,还是有些吃力的(只是吃力,不是做不到)。
所以,魏国对伐蜀很犹豫。
但是姜维忽然给了魏国一个机会!
司马昭经过缜密的分析,断定蜀军总兵力最多不超过11万!姜维在沓中屯田带了5万,成都中军最少2万,对吴边界至少1万,汉中守军充其量不过3万人!
于是,司马昭迅速做出了安排。
西线,邓艾率3万人缠住姜维,诸葛绪率3万人切断姜维去往汉中的通道,即阴平桥头。
这样,6万魏军对姜维5万兵马,歼灭姜维没有把握,但牵制住姜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东线,钟会率12万大军轻松进入汉中,进攻3万蜀军。
一通操作下来,魏军在局部对蜀军形成了四倍兵力差。
比刘放当年3比1的设想想还要富余。
司马昭认为:如此拥兵,即使不能立即灭蜀,汉中却是唾手可得,而一旦拿到汉中可得,蜀汉就丢失了门户,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尽管错估了形势,导致魏军轻松进入汉中。但如果赌桌上的对手只是司马昭的话,姜维未必不能保护蜀国。
当然,汉中失陷是肯定的。
可是,司马昭是魏国最高决策人,能够控制魏国表现,而姜维并不是蜀汉最高决策人,不能控制蜀国在赌桌上的表现。
此前,姜维预感到魏国将要发起进攻,为了确保汉中不失,已经请张翼增兵守护阳安关,廖化增兵驻守阴平桥头。
但由于黄皓阻止,此两条调令未能如愿。
最终,原阳安关守将投敌,汉中失守。姜维也被困在沓中,成了瓮中之鳖,无法脱身。
此时,所有人包括司马昭都认为,姜维将会被活活困死在沓中。
可姜维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姜维巧妙用兵,调开了堵在阴平桥头的诸葛绪,回到东线,汇合诸将退守剑阁,并再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堵住了魏军主帅钟会的连番攻势。
魏军也一度因为拿不下剑阁,且粮运困难,考虑在汉中转取守势,暂且撤回大军,伺机再战了。
因为此时司马昭已经初步达到了出兵目的,即拿下汉中,威震天下,有了取魏国而代之的资本。
可就在这个时候,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父子在绵竹关全军覆没,蜀国士民纷纷躲避不敢阻击魏军,刘禅不战而降
蜀汉亡了!
不管是邓艾的奇谋,还是诸葛瞻、刘禅乃至蜀中士民的表现,都是姜维无法控制的,他们的表现也是致命的。
但促使他们做出这种表现的,正是姜维的“聚兵敛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