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南宋一代目》

恋上你看书网(630ks.com)

首页 >> 南宋一代目 () >> 第八十四章 议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30ks.com/240548/

第八十四章 议(1/3)

元宵节一过。

大宋开始步入绍兴元年。

大朝会又准备召开了。

上上下下就这么几件大事,孟太后卧病在床,金人使者跑过来催问岁币,西夏的使者也到了,李乾顺也想和大宋递交合约,他们又一次投降了。

这种投降和往常一样,没有丝毫的诚意,就是要银子要粮食,然后管大宋爸爸伸手罢了。

以往的时候,若是宋朝不同意,他们就会派兵打到宋朝,直到宋朝同意他们的投降为止。

可如今局势变化莫测,西军也是今非昔比,不仅有各路名将坐镇,还有一个大四川全力支持着西线。

西夏的兵马本来就是捉襟见肘,现在又占据了一大块地盘,西军可不跟你客气,曲端,吴玠,刘锜他们联手又夺回了不少失土,打西夏人比打金人更加简单一些。

而大宋也开始涌现出来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四川的赵开,刘子羽,张浚。

当然,他们更加炽手可热的人物叫秦桧,可秦桧现在谋划的职位就是所谓的都督府。

要换做几天之前,秦桧或许还能得到相公们的支持,尤其是范宗尹,李直等人的鼎力支持。

可秦桧这些天上蹿下跳,俨然是一副幸臣的模样,可即便如此,更让他们担心的是赵官家居然是一种默许的态度。

秦桧的诗词,居然被赵官家奉为经典,众人开始心里面不是滋味了。

在宋代历史上,以科举出身官僚为主体的文官士大夫集团及其阶层无疑担当了政治中坚的角色。

而通过“黄袍加身”取得皇权的太祖总结五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来确立治国方略时认为,武将拥兵自重、武力干预政治是政权面临的最大危险。

据此,太祖初步确定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在朝廷中确立了文臣处理政务的原则,在地方机构中则不断派出文臣担任州县官,尤其是通过群臣拜谒孔庙,进一步从思想和精神上加强了对士大夫文官的认同。

而太宗则用过大张旗鼓地推崇科举考试,重建昭文馆、集贤院和为翰林学士院题写“玉堂之署”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文官士大夫的地位。

之前宋朝统治者政治上对文官士大夫集团的选择初步完成。

于是宋朝的文官集团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自古夷狄盗贼之祸,皆将帅之臣玩寇以自安,养寇以自固,誉寇以自重。”

云,就要硬云。

这些文官们的思想:这天底下哪有什么敌人,全都是咱们自己人在作乱,好好的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武将严防死守,不能让他们有任何冒头的机会。

毕竟在那个战乱年代,连皇帝都朝不保夕,谁拥有军队,谁就有政治资本,进可以称帝称王,实施割据;

退可以投敌,谋个一官半职,就算跟着原先的皇帝打工,朝廷也会给其安排一个好官职的,这就是有私人军队的好处。

枪杆子里出政权,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都督府的构想,这些相公们基本同意了赵旧的提议,并且一致认为都督府的主帅应该有一名相公担任。

而他们推出了两个心目中的人选,张浚和吕颐浩,赵旧推出来的人物却是秦桧。

相公们提出督视军马由参知政事兼任时,其统帅部称为参知政事行府、参政行府,由枢密院长官兼任时。

统帅部则称为枢密行府,一般都通称之为督视军马行府、督视行府、督视府,简称为行府、督府,设于战区内某地。

赵旧一听到张浚的名字,顿时就感觉头都大了,名臣不错,可架不住您老人家老是打败战啊,要是真的让你掌管了都督府,以后我们大宋还玩不玩了?

所以第一次大朝会并没有解决问题,张浚和吕颐浩,秦桧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落选。

这时,南方却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叛乱。

整个宋朝的目光顿时被淮南淮北的叛乱给吸引。

当初岳飞和刘光世好不容易剿灭了一股大叛贼曹成,还将另一个大寇李成赶往了北方。

眼看着南方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钟相杨么这边大爆发了,一大堆土匪,山贼,乱军,流寇涌向湖南。

因为就在家门口的缘故,赵旧心血来潮,直接不动声色地对群臣说道:

“朕亲执督视军马由参知政事,御驾亲征,也让大宋天下的军民看看,这个都督府是否可行,朕当为天下先。”

群臣:。。。。。。

摊上这么一个任性的赵宋官家。

大家伙也是呜呼奈何。

大多数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是从未发生过,还有少部分人心有下忿,却无力阻止着越来越轻佻的赵官家了,可大家更不想看到一个暴君的出现。

大宋可没有霍光,眼前这个天子也不是他们这些宰相能够随意摆不得了,在河北时,或许还有操作的空间,现在赵官家奠定了名分之后,天下何人能废么?

太上皇再牛逼,也终究只是太上皇而已。

更何况这两届的太上皇根本就不牛逼,甚至还有些搞笑。

再把目光放回到洞庭湖。

赵旧一开始没打算那么早解决钟相杨么,因为他们是自己留给岳飞的经验包,可以说岳飞的岳家军崛起,钟相杨么他们至少有三成的功劳。

岳飞就是在江南这几年成长起来了,顺便拥有了自己精锐的部曲,等到北伐的时候,已经拥有了二十万精锐。

朱仙镇大捷,郾城大捷,步兵大败骑兵

状态提示: 第八十四章 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