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买刀(1/2)
第114章买刀
对于一刀劈树的事情,王朝阳还是有些想不通。
主要是这事儿太过于玄学了。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力气,不管手上的刀有多锋利,也不可能一刀就能把如此坚硬的青冈木劈断啊。
可这事儿就这么平平无奇的发生在自己身上。
王朝阳回家之后,还特意上网搜了一翻,这种砍树的节目国外倒是比较流行,一群五大三粗的大汉拿着斧头比谁砍树快,就那比自己大腿还粗的胳膊,王朝阳自信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力气。
可即便是这样,那些人也只能一斧头一斧头的砍树木,还真没有能够一刀劈树的力王。
当然,这样的画面也不是没有,比如武侠电影,那些武林高手可不仅仅劈树,连他么楼房都能一剑劈成两半。
太玄幻了。
好吧。
这么玄幻的事情,还是先放到一边去。
王朝阳将木头搬回家,送到村里的木匠那里,然后又从网上下了一个图纸打印出来给木匠师傅,木匠师傅给出了三天完工的回复。
于是乎,王朝阳也就将这事儿扔在旁边不管了。
今天又到了采摘西红柿的日子,王朝阳一大早便爬起来忙活着采摘西红柿呢。
时隔差不多半个月,村里已经完全形成五亩西红柿基地的规模。
也就是说,今天一天,村里需要送出去的西红柿就直接呈几何数级增长,足足摘下来两万斤西红柿,产量比预估的要多出许多,按照一批次亩产四千斤的算法,目前地里的西红柿可是能达到亩产一万六千斤呢。
率先加入土地承包的李大牛李羊儿他们顿时喜笑颜开,就这第一批次,他们就能分到几千块,再加上这段时间的农活工钱,算下来能够达到一万五千块的样子。
这么多钱,他们一年都挣不到。
至于王朝阳,当然分得更多,心里小算盘啪啪直响的乡亲早就给王朝阳算出来了。
一亩地一批次,除去各种开支,至少能入账两万块,五亩地,自然就是十万块。
然而,大家心里面虽然有些小九九,可是也慢慢想明白了,要是没有王朝阳这么搞土地承包,他们压根儿就种不活西红柿,更何况他们想要种活西红柿,还得需要王朝阳配置的营养液呢。
这么一想,就觉得那是人家该挣的。
这一次搬运西红柿出村可谓是全村人出动,不管男女老少,只要还能出力的,都全部动员起来。
只不过两万斤西红柿可不是小数,部分强健的劳动力还得跑第二趟。
王朝阳越发觉得修公路的事儿有些迫在眉睫了,现在只是几亩地,等到后面几十亩的时候,恐怕光是村里的人还不够,还得请其他村的劳动力帮忙才行。
可是,等到上百亩的时候呢。
后面再加上葡萄园和甲鱼呢。
哦,还有松茸,松茸那边经过实验,王朝阳可以肯定,那玩意儿完全能够通过灵泉培育,他甚至都想好了,抽时间找皇甫紫霜谈一谈,承包一片森林下来种植松茸。
至于环境破坏。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有灵泉的存在,烂泥田村的环境只会越来越好。
而且,王朝阳推测,如今的山河社稷图灵泉水坑的灵泉能够上涨到七十厘米的高度,肯定和村里的开发和种植面积有关系,王朝阳决定先拿松茸种植做实验。
走到三江镇,不仅孙连城的货车到了,连苏雨青和程克他们也过来了,这些都是小型客户,大型客户自然就是张云龙那边开过来的两辆大型冷藏车。
和这些人没有什么好说的,反正他们自己装货就行,而且,王朝阳还得躲着苏雨青这个妹纸,免得夏若彤的醋坛子打翻。
所以,刚到镇上,王朝阳就让大伯安排人跟车做统计,结果大伯说做统计的人已经安排好了,是皇甫紫霜从机关财务室调的人,说是怕烂泥田村这帮子大老爷们粗心大意,记错账。
王朝阳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人家第一书记都这么给面子把手下的人调出来帮忙,他还能有啥话好说,末了王朝阳让大伯给机关大院送去一箩筐西红柿作为帮忙统计核算的劳动报酬。
之后,王朝阳便优哉游哉的一个人跑出来赶集逛街。
赶集天还是挺热闹的,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络绎不绝,还夹杂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咦,这年头还有铁匠铺?”
说实在的,王朝阳自从回来之后,虽然每次送西红柿都会跟着到镇上来,但真正赶集逛街还没有正式干过,这会儿听到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难免有些好奇。
铁匠铺,可是传统手艺,现在市场上看到的各种刀具,很多都不是出自铁匠铺,而是出自加工厂,比如什么不锈钢菜刀,水果刀之类的,那压根儿就不是铁匠一锤一锤敲出来的,而是各种现代化工具打制出来的。
而民间童谣“张打铁,李打铁,打把镰刀来割大麦”这样的童谣也在乡村里销声匿迹。
王朝阳穿过人群,可算在路边找到了铁匠铺,是在一间独立的敞篷里,两个精壮的大汉正在老风箱面前挥舞着铁锤,古铜色的肌肉上汗珠滚动。
在铁匠铺门口,摆着一张用门板铺成的刀具摊,摊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农具,什么锄头,镰刀,菜刀,柴刀,应有尽有,漆黑的刀面,光亮的刀锋,看起来极为耀眼。
只不过这些刀具一般只有农家有需求,生意并不是很好。
王朝阳走过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