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这个年没法过了!(1/2)
屋里坐不下,就凑在堂屋的灶堂旁烤火。
听着大人孩子们笑哈哈,书声琅琅,老人家们也笑眯了眼睛,好像村子从这里就不一样了。
这会儿,小先生们发了册子,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的抚摸着,不敢动。
等着再发了铅笔,众人就疑惑了。
“先生,这棍子是做什么的?”
有孩子聪明,问道。
“这个像我娘烧了画眉的柳条枝啊!”
“嗯,嗯,我娘也有!”
妇人们听孩子们这么说,羞得红了脸,敲着儿子脑门儿。
“胡说什么。”
众人都是笑起来,小先生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之后。
她们就把本子夹道黑板上,然后示范了拿笔的姿势,在本子上写起字来。
孩子们这一段都是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突然见这笔能在纸上写,都是惊喜的睁大了眼睛…
几乎是一夜之间,整个桥安县都知道了铅笔的存在。
易先生和徐昆等人凑在一起,欢喜的手舞足蹈,几乎要高兴的跳起来。
“真是上天眷顾安桥县啊!
有了这石墨矿,不知道能做出多少只墨笔!
以后百姓们又多了一条财路!”
“是啊,桥安贫瘠,没有多少良田。
没想到老天爷居然给了这么好的东西!
以后可是不用愁了!”
“一只笔足够养活整个桥安百姓了!”
“可喜可贺啊!”
方玉也是高兴,手里转着墨笔,笑吟吟点头。
墨笔是说有人取的新名字,毕竟这笔不是铅制作的,叫铅笔实在名不副实啊。
而墨笔既标明用料是石墨,也有代替了墨块和毛笔的意思。
“年前先这样,年后要立刻把作坊开起来。
石墨开采要握在县衙手里,不能交给商贾。
否则为了利益,随意抬高价格,百姓孩童依旧不能受益。
还有招工,尽量要会写算的半大小子。
这样家家户户会更支持孩子读书。”
“是,大人考量的周全。”
易先生等人都是点头,易先生想了想就道。
“大人,京都那边怕是会有些人唱反调。
方玉会意,笑道。
“放心,我从来没想墨笔取代什么,只是方便贫寒人家的孩子学写算罢了。
京都那边,先前送去的年礼里,都添了墨笔。
这天下还是有识之士更多,不都是高傲自大之人。”
众人听方玉有安排,也就不再担心,转而讨论作坊之事。
以后的桥安县,良田种粮食,沙地种西瓜,石墨矿可以开采,就是荒山上不成才的歪脖树,都能砍了,做笔身。
这样若是都不能带着百姓富起来,那真是整个县衙的无能了!
怕是整个大魏都要笑掉大牙!
而亲自带领桥安县从一个远近有名的穷县,变成富得流油的富贵地。
他们这些人,不说青史留名,起码以后的仕途有这个资本,也是一马平川了。
不说桥安县这边如何热闹欢喜,只说京都,方玉的年礼,送了辛先生,送了同科进士,甚至整个吏部衙门从尚书到小吏都送了一份。
当然,济安堂的孩子们也没落下。
最值得一提的是,方玉还送了几盒子给咏梅社。
他没有单指给谁,只送到了咏梅社常聚会的一处茶楼。
咏梅社众人初始有些奇怪,但听说方玉的名字,也就算明了了。
当初,他们挑头向皇帝发难,为九百多孩子讨个公平。
结果因为很多不可说的原因,虎头蛇尾。
简直堪称奇耻大辱,若不是方玉帮忙收尾,那九百孩子若是冻饿而死,或者没有好下场。
他们所有人的脸面都将丢个干净,再不能抬头做人。
如今方玉不但不怪他们,还送了这么一盒新笔,众人都是心生感慨。
于是,突然有流言谴责方玉,亵渎文房四宝,为文人之耻的时候。
咏梅社众人,有志一同的出面为方玉发声。
“如此新笔,不过是为了方便贫寒孩童识字,于文运兴盛大有助益,何谈亵渎二字!”
“大魏人人读书,处处书声,从此而始。”
两方各不相让,免不得又是一番热闹。
吵吵嚷嚷中,新年也越来越近了。
最后所有人都觉得无趣,偃旗息鼓的时候,小年的酒席已经摆上了。
百姓们对于神仙打架,可是没有任何关注。
他们更关注的,是养家糊口,是年夜饭桌儿上,有没有鸡鱼肉蛋,是新一年是不是风调雨顺。
当然,他们更不知道什么文运不文运,只知道,五文钱一根的笔,能让他们的孩子更容易学写算,学安身立命的本事…
方圆儿算着日子,差不多的时候,就拿了几根墨笔给叶天逸等人献宝儿。
不同于京都那些自视清高之人,叶家上下一面倒的称赞。
“方姑娘居然真的做出这样便利的新笔了?”
“这可是真是方便之极,出门再不用带着墨水瓶子了。
夏日还好,冬日还要怕墨瓶冻成冰疙瘩!”
“大师兄再不用口水蘸毛笔了,吃一嘴的墨了。”
众人都是看得新奇,特别是大师兄,当即就拿了一根儿,在书上写写画画做标注,欢喜的眉开眼笑。
“我读了几十年书,怎么就没想出这么便利之物,真是白读了。”
方圆儿偷偷得意,嘴上却谦虚,“我不过是取巧罢了。”
叶天逸望向她,轻轻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