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1/2)
第六五零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市场其实是培养起来的。就一个县城的经济就像一个鱼塘,那么一个城市的经济,就像一个湖。那么一个国家,就相当是大海了。
鱼塘里的鱼少了,无论是想不捕鱼还是想钓鱼,那就不会那么容易,如果经济环境好,队伍一网下去,也可以收获可观。
全旭其实一直在培养辽东的市场经济,虽然辽东仅仅相当于一千两万余万人,也只是勉强占了大明的十分之一的人口,然而,论起消费能力,并不比大明的两京十三省要差。
特别是现在的金州,南京加北京一起,也不如金州的整体消费能力,因为是收税的原因,全旭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辽东的市场经济规模。
金州只有二百多万人,一年仅仅以成衣为例,大大小小的成衣企业差不多相当于一百七十多万两银子税收,也就意味着,金州的成衣市场规模在三千四百万两银子上下。如果折算成同等价值的布帛,在两三千万匹。
相当于人均六七套衣服,至于酒水也是大头,仅仅土豆二锅头酒,几十家酒厂,每年可以生产五千六百多万斤白酒,人均下来相当于二十八斤多,刨除那些不饮酒的少年和妇孺,饮酒人群的人均消费酒量更多。
这是因为酒精衍生了很多产业,比如说香水、花露水,医用酒精,消毒水之类的产品,也需要耗费白酒的产能。
与大明整体消费市场相比,辽东最弱的其实是粮食消费,如果在油和肉食摄入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年可以吃掉五百到八百斤粮食,可是,像牛奶和奶制品、豆制品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原因,粮食的消费能力更弱了。
辽东人的整体寿命和身高都在逐年增加,可粮食的消耗量却逐年减少,现在已经跌至了不足三百斤,也就是人均不足一斤粮食的消费能力。
河南、山东是辽东的移民大省,虽然现在河南的人口已经下降了将近五成,可是,河南的人口仍旧有将近一千多万人。
但是,这个时期的河南太穷了,全旭在舞阳镇的盐矿生产的食盐,明明有地利的优势,可是,百姓太穷,很多百姓连盐都吃不起。更别说什么蔬菜、水果以及肉食了。
这个消费市场很小,全旭需要唐王起表先代头作用,增加最庞大的农业人口的收入,繁荣河南的市场经济。
可是,当到全旭的提议,朱聿键顿时吓了一大跳:“把所有佃农都清退了?你疯了!”
“对啊,把所有佃农都清退了,然后开出工钱去招工,大家立下契约约定每个月给多少工资,然后他们给你们种田,你给他们发工资,大家各取所需,也省得他们老是以为你欠他们的。”
全旭笑道:“相信我啦,这样招过来的工人工作的积极性绝对不是佃农能比的,你又省心又能得到更高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听到这话,朱聿键就沉默了。
舞阳镇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有些工厂就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比如说,舞阳阳的水力磨坊,就是面粉加工厂,土豆粉加工厂,这种技术在明末已经泛滥了,只要有钱,投资几百上千两银子就可以开工厂。
可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开工厂的人都可以赚钱,有的地主也看到了面粉加工的利润,只是他们虽然极力压榨家里的长工,但是磨坊里的利润却不高,反而出现亏损的情况。
纺织技术也成熟了,这不属于保密范围,有钱可以向辽东购买机械,也可以自己聘请工人,打造纺织机,可问题是,经营的模式不同,反而让这些工厂经营情况产生了极大的差距。
这就像是后世的煤矿和油田,有的油田是日进斗金,有的煤矿也是一天可以盈利几千万上亿,可是有的煤矿却处于亏损状态,甚至资不抵债。
这里面的猫腻就多了,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问题,还是人为的干涉生产的质量和成本,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的问题,并不是一句谚语,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是不是担心招不到人?”
全旭望着朱聿键道:“你多开点工资,提高一下工人的福利不就行了吗?”
“抢不过你们啊!”朱聿键苦笑道:“你们全记抢人抢得太厉害了!”
“这就需要你多给他们一点福利了。比如说只要是到你的农庄打工的农户,妻子女儿可以优先得到到你办的纺织厂工作的机会,再办几所私塾让他们的子女进私塾读书,这几条下来,保证所有工人都对你死心塌地了!”
全旭语重心长的道:“唐王,你要是想做大事业,那就不能比烂,得比好,佃户也不是傻子,他们自己心中有一杆称,谁对他们好,他们都知道,也分辨得出来。”
其实,在归德府的时候,也有的地主对百姓采取人性化的处理,比如说,田地收成低,也不是按照亩数收田租,而是根据收成多少,虽然也是剥削,不过比周围的地主稍剥削哪怕只一斗,佃户都愿意跟着他干。
全旭的计划是以唐王为首,形成集体农场,将佃户变成工人,虽说后者跟前者一样,都是剥削,但能产生更高的效益,让更多的人获利。
这个时期,农民实在是太穷了,就算有化肥,有农药,可是这些东西需要成本,也不可能免费送,同样,农民也没有资金去买。
只有通过集体制或者是资金扶持的方式,获得初步的成功,这样才可以完成农业的良性发展。
联合收割机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