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最大钉子户(1/2)
1996年,这一个本应该是华夏默默无闻的一年,本应该是大浪淘沙的一年,却因为姜大邺的缘故,变得缤纷多彩的一年。
“工厂倒闭,职工失业”,已经不再占据华夏最主流的民生话题。
取而代之的是,“打工”,“旧城改造”,“高速公路”,“航空时代”等等热门话题。
姜大邺通过一己之力,在全国掀起了一轮基建狂潮。
这半年下来,他总共拿出了将近200多亿美元,在全国各地修建高速公路和大桥。
然后,又通过日本拓殖银行的大量低息贷款,让全国旧城改造的热情彻底疯狂爆发开来。
春露集团在京都的第一个开发项目“京绵集团旧厂改建项目”第一期基本完成。
十八栋33层的豪华住宅高楼驻立在京都的旧城区,显得是那么的刺眼,这让周边的民众分外眼红。
特别是得知其中有十二栋居民楼是属于京绵集团原厂职工家属后,这些人的情绪一下爆发了。
平均每个职工有三套房,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说明至少两代人都不需要为房子而发愁,如果儿女是独生子女,甚至这一辈子都可以安享晚年了。
羡慕嫉妒恨,充斥着这些人的脑海里。
有些极特别困难户,完全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找到上级领导,要求按照京绵集团的那种模式改善生活品质,否则,就游行示威。
其实,京绵集团周边的企事业单位的很多领导并不比那些职工们缺少冲动,只不过最后的理智告诉他们,还缺少一个正当的理由。
看到以前的那些破落户,厂房一拆,摇身一变,居然享受着如此优厚的待遇,换作是谁,心里也不舒服啊!
既然现在这些人把“火把”送上门来了,那就不客气了。
他们就集体找到最高领导,请求厂房改建,或者是旧区改造。
……
短短十多天里,春露集团就接收到了100多家单位或者企业的改建请求。
为了不再浪费多余的时间谈判,所有的条件,都可以参照京绵集团的模式来复制。
在此之前,其实有很多大中型城市都在观望着。
现在看到春露集团来者不拒,开始不淡定了,就都纷纷忍不住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春露集团总裁陈松,面对这一局面也开始有些慌了,急忙来到姜大邺的四合院开始求救。
这等于捅了个超大型的马蜂窝,一个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动乱。
因为是全资垫付建设,房子如果没有及时卖出去,后续资金肯定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京绵集团每个职工分了三套房子,那是因为厂区地盘够大。
如果按照实际建筑面积计算比例,他们得到的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10都还不到。
姜大邺认为只有按照这个条件去谈,就绝对不会吃亏。
反正都是高层住宅楼,怎么建设都不会吃亏?
况且,商业地铺也是自己囊中之物,用后世的房租租金来计算,这可是现金奶牛。
于是,春露集团通通来者不拒,还与那些地方政府签订了及其严苛的商业合同条款。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万达城市广场”和“碧桂园”的综合销售模式。
想要全国大范围连锁经营,这就看日本商业银行够不够给力了。
如果实在不行,姜大邺也不需要太担心,完全可以抵押旗下某一个公司来获取大笔资金。
很多港岛房地产公司,也很想进入内地捞一笔,但考虑到春露集团已经开发了这么多房子,或者签了那么多的合同,担心市场需求量降低,便不敢全力布局。
很多当地政府官员看到这些港岛的房地产公司如此犹疑不决,也开始担忧其未来的前景,生怕自己的一个判断失误又造就一批烂尾楼出来。
索性都停止谈判,干脆全部交给了春露集团,就算开发时间延后点也没关系,毕竟更加稳妥不是。
他们这些官员,大部分都知道春露集团的幕后老板实力雄厚,背景通天。
在京都如此声势浩大的大规模搞开发建设,又收到全国的建设合同数以千计,却没有被调查和阻挠。
任谁都知道,能够在国内横行无忌,大肆发展的企业,除了铁老大之外,很难找到第二家了。
如此一算,便可想而知,春露集团绝对算是一条有着超级资本的过江龙。
与其得罪,那还不如顺着这条过江龙,反正交给谁建设都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
陈松望着这庞大的城市规划地图,差不多百分之七八十的旧城区改建,掌握在自己公司手里。
他心中不由得一阵激昂、豪迈,这已经不是重建旧城区那么简单。
先不说这里面能有多大利益,单单这一次的经历,就能让大多数人能够记住他这位先行者。
这是绝大多数港岛人从未有过的荣耀,足矣他光宗耀祖了。
正值他感慨的时候,忽然发现在自己建设的地盘上有几个不规则的方块,格外刺眼。
把秘书喊过来,问了一下缘由,才知道这是港岛那些大佬们在80年代买下的地皮。
由于那些地方多年未开发,已经形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带。
陈松知道那些人的尿性,明显就是占坑,等以后当地经济起来后,坐等升值。
作为一个三观正确的正派大律师,他很是反感这样的资本家。
这明显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