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多如牛毛的股市(1/2)
绥德是李定国真正的老家,离开延川就直奔这里。看着熟悉而陌生的故乡,离家数十载的大明西宁王久久不语。
对于这片土地,他是热爱又憎恨,当初被饥饿逼迫的人们,红着一双眼睛,就像是行走的野兽一样。曾经无数次回想,要是陕北的土地不是这么贫瘠,估计也不会有背景离乡的流民。
小时候生长的村落现在早已物是人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连口音都变的不似从前。带着随行的两个儿子,去了一处荒坟,记忆中这里应该是自家老坟所在的地方,只是记不清到底那处才是自家祖先的坟头。随意的烧了些纸钱,算是祭过祖了。
离开绥德,李定国并没有离开陕北,他又去了趟米脂。自家义兄孙可望,就安葬在这里,既然来了陕北,去他的坟前烧点纸是免不了的。活着的时候,两人有过很多矛盾,现在这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成了过眼云烟。
“征淇,你们兄弟两人到了陕北后,以何安身?”
“叔父,朝廷给了些安家银子,我们回来后本准备置些田产,耕读传家。只不过到了老家后,才发现种地不怎么合算,最后在陕北商人的鼓动下,买了绥远那边一处煤矿的股份,一年也能分些钱,够我们兄弟和家中之人的用度了。”
“入了煤矿的份子,这倒是不错,不至于坐吃山空。让你们的子嗣都到学堂,要是能读出点名堂,也是不错。实在是读不进书,过几年我举荐到讲武堂去进学,也算是条出路。”
“多谢叔父照料,我们兄弟一定本分做人,不给众位叔父添乱。”
看了孙家两兄弟的生活,李定国了却了一桩心事。孙家人的结局,还算不错,一家人都全乎,吃喝不愁,中等偏上的生活怎么着都能过上。这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要是别的人,以孙可望犯下的罪行,不灭他满门才怪。
同样是军阀叛逆,孙家人的待遇也比别的人要好。祖家人至今被限制在皇陵守墓,几代人不得出仕为官。左梦庚,尚可喜等人,大理寺正在审查他们的罪行,估计免不了身首异处。
说起来,孙家这两兄弟也有点投资头脑,到了陕北并没有去种地,而是用钱买了一处煤矿的股票。这算是一笔不错的投资,煤矿现在就是黑银子,只要矿在开采,就不愁赚不到钱。一年下来,少说也能分七八百两银子的红。有了这笔长流水,孙家就不至于饿肚子。
购买股票、入股分红,是这几年里北方非常流行的一种投资做生意的手段。自舞阳钢铁中心推行股票制以来,这种模式很快便在各地流行起来了。
不管是官府牵头,组建大的产业中心和大工坊,还是民间私下里做大买卖,都喜欢用这种方式融资。有些闲钱的上班族们,对这种模式最是欢迎趋之若鹜。让他们自己投资去做生意,一是本钱不够,另外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倒不如将钱交给合适的人去做生意,用钱赚钱。
股票多了,又催生出了二级买卖市场,一部分人是嫌投资少了想要追加投资,另一部分人是临时急用钱,要把手中的股票换现,市场就这样形成了。
目前的股票市场官府介入不深,基本上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特点是规模不大,以地区***市场和行业间交易市场为主,遍地开花。像陕北这地方,乱七八糟的股票交易市场多如牛毛。官府的作用也就是盖个印章,收印花税,其它的啥都不管。
表面上看,这种方式似乎异常混乱,实际情况却远比后世统一的股市更靠谱。投资者们的心态就不一样,他们主要是想着靠购买股票吃分红哪,不像是后世那样以投机为主,纯靠哄抬股价谋利。
想着吃分红,自然就得关心投资的公司靠不靠谱,值不值得信赖,能不能持续盈利。不仔细考察,谁会把钱放心的交到你手中。一般情况下,投资的对象也都是熟悉的,不是本地有名的企业,就是相互间熟实的朋友。最常见的是,工人认购自家工厂的股票,因为自己就在这里上班,不害怕老板骗钱跑路。
购买股票,大家想的并不是将这玩意尽快卖出去获利,大多数人想的是尽可能将其留在手中,当家业一直往下传。盈利越好,溢价越多的股票,持股着越不想往出卖。
股票交易市场刚出现的时候,李振新还想着要将其规范起来,弄一个统一的市场和管理办法,防止出现问题,让百姓财产受损。后来一调查才发现,人家自己运行的很好,没必要瞎操心多管闲事。
也是怪了,后世大费周章,动用了多少国家资源,出台了多少政策,弄出来的规范化股市,里边全是骗子,动不动就是一地鸡毛,全是割韭菜的。只要是上市的公司,就没一家好的。现在完全不管,反倒骗子少,市场运行正常,这上哪里说理去?
李振新耗费了多少脑细胞,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是大约的想,可能后世的股市,因为没有经历正常的市场发育和培养,导致投资者和市场都没发育完全,就过早的走向成熟和集中,让一帮巨婴手足无措的券入了巨大的市场洪流中,出现了无数韭菜和骗子。
所以为了保护股市和股民,现阶段还是维持小型化,自发性为好,不可过多的干预,弄巧成拙,让民间自己找到合适的生存方式和运行规矩。
当然也不能完全不管不顾,官府也要做点事,来保护这个融资模式,引导更多的闲钱流入实业。在和吴贞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