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海带贸易冲击东瀛贵族统治基础(1/2)
转眼之间,京师已经光复了整整一年,对于京城百姓来说,这一年光景,似乎过的很快,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平头百姓,最大的感受就是收入增多了。满清统治的最后几年,京城人的日子可是不好过。漕粮变少,满清朝廷和皇室外迁,让京城的物价居高不下,百姓们的就业减少,收入急剧降低,差点就饿死一批人。
大明新朝入京以后,推出了一系列有利的措施很快改变了这种局面。首先展开了救急市政修复工程,紧接着又启动了更大规模的城建工程。只要肯干活的人,基本上都有了收入。后来又通过调整关税的方式,引入了大量低价粮入京,降低了生活必须品的价格。重拳打击黑帮分子,更是净化了生存环境,实际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现如今,普通的百姓不说天天能吃肉,起码没有饿肚子的困扰,但凡是有把子力气,就能养活一家老小。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这日子也就万历年间能过上,后来的几十年,根本想到不敢想。
京师最近一段时间流行起了一种新的菜式,叫部队菜。顾名思义,这是从明军军营里传出来的菜式。
这种菜式,百姓们觉得味道特别好,第一家做这菜的馆子开张的时候,甚至出现了抢购的风潮。菜品实际上并不高大上,主要是午餐肉、肉类、豆腐类制品,还有面食和大米饭,就是油脂多,味道实在是一般的很。可外面的百姓们却觉得这种菜才是高档菜,调料味大,油水足,吃起来过瘾,还容易填饱肚子。
部队菜,这些日子又填了一些新花样,酥油、奶干和海带、海藻。酥油和奶干比较贵,老百姓消费起来有些困难,但海带、海藻便宜啊。
“听说了吗?李总裁专门下令,所有的军士每月都得吃上二斤海带。”
“是吗?这有什么说道吗?”
“当然有说道了,海带其实是一味药,专门治力乏、大脖子和佝偻病的。听说越是离海远、越是住在山上的人,越需要吃海带。总裁还专门让人将海带做成粉,加入了卖往山区的食盐中,就是为了让那里的百姓不再得这种病。”
“原来如此,哪我可得多买点带回家吃,我家祖上就是住在山里,怪不得我的力气小,干不动重活。”
“此物肯定管用,不然咱们明军为啥能打的鞑子抱头鼠窜,称臣服软?”
“就是,你说总裁会不会是菩萨转世?怎么啥都懂?干的事都是救苦救难的大好事。听说铁路上跑的能拉万斤的汽牛,也是总裁让人搞出来的。哪汽牛不但能拉万斤如无物,还能吸水灌田,这可不是凡间能见到的物件。”
“胡说什么哪,汽牛是宋尚书带人制出来的,李总裁只是引导了一下而已。”
“你这就说的不对了,但凡神仙大能下凡,肯定会有辅佐之神跟着下凡帮衬的。像宋尚书这些人,是天廷早就派下来的佐星。你看李总裁一到陕北数旗,这些佐星就全都赶过去归位了。”
“这么说来,确实如此,总裁老爷麾下一班文武都是大才,像张尚书、肖院长,方巡抚,宋工部这些人,那个是等闲人物?”
“你还忘说了早些年辅佐总裁的吴神医哪!听说吴神医更是了得,能起死回生,现在很多军医就是他徒弟,医术可比世面上这些庸医高了不知道多少。”
餐馆里的食客们越说越起劲,很快由现实转入魔幻,将李振新还有其他几位重臣,都说成了神仙一样的人物。
传说就是这样离谱,不过有一样东西却是实打实的。经过他们大嘴的加工,海带在民间迅速流行起来。平常人家,会时不时地买上一两斤,改善一下生活。
不断高涨的海带需求,彻底带火了中日之间的海贸。以前去日本的海船,运回来的都是铜矿、漆货、折扇、硫磺之类的东西。
这些玩意除了铜矿和硫磺是大宗贸易品以外,其它的的东西也就是捎带手的。铜矿和硫磺贸易被日本贵族垄断,能参与的商船也都是老关系户。大多数商船,都是满载着东西过去,回来的时候跑空趟。
现在不一样了,海带类的东西虽然单价不高,但好歹要比粮食类的产品贵一点。这东西晒成干还特别适合远程运输,很像大明的茶叶产品。当地的渔民们也能因此收益,可以说是打开了中日贸易的新局面。
以前很少有商船光顾的日本北海,今年开始,商船慢慢多了起来。到了年中,景象更是不一般,见天都能看到收海带的商船。
北海的渔民们,如今最讨厌的是下雨天。下雨不但影响出海,还影响晒海带干。在他们看来海带简直就是上天给他们的银子,这玩意海里边多的是,只要出趟海,想捞多少就能捞多少,晒成干以后,能从商人们那里换各种日用品。都是上好的明国北货,棉布衣服、铁瓷用品,锅碗瓢盆,打火机、油灯,灯油,上好的皮鞋、还有玻璃产品,对了还有不用喂饲料的铁马。总之啥好东西都能换,用不完可以卖给关内人,换钱、换粮食。
短短半年时间,北海的渔民就迅速致富了,惹的不少贵族、武士眼红不已,想尽各种办法盘剥渔民。尽管被盘剥去了不少东西,可渔民们的生活依然改善了不少,这就是商业的力量。
日本之所以长期处于阶级固化状态,很大的原因是生产资料少,物产不丰富,又远离大陆,社会封闭。百姓们除了种地,打鱼,再干不了别的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