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月球(十)(1/2)
8月28日。
月球。
虹湾广寒宫基地,第一工业区初步完成建设工作。
地面只是初步平整压实,在整个工业区内,目前只有三个磁笼舱、三个硅钢合成舱、两个电解舱。
其他工业舱还在路上,或者在本土的工厂里面。
聂长风看完第一工业区的建设进度,向负责工业区的高天生问道:“天生,现在工业区的各项产能如何?”
“目前我们只能投产一个电解舱、一个硅钢合成舱,主要是原材料开采和电力跟不上,人手也是一个问题。”高天生头疼的回道。
聂长风翻了翻相关电子文件:“原材料开采需要挖掘机和运输车辆,这方面本土已经准备好了,估计九月底到十月初到位。”
“至于电力问题,核衰变电池舱和三千平方左右的太阳能电池板,也会陆续到位,还有一套地热发电站。”
听到这里,高天生才松了一口气。
聂长风想了想吩咐道:“天生,你要做一个初步的工业化计划,地面指挥中心会配合我们的。”
“明白。”
显然这件事,不是广寒宫基地这几个人可以忙得过来的,就算是大量工业舱采用了自动化技术,但需要的人手仍然不少。
按照计划,广寒宫基地的生活区将继续扩大,预计在2015年年底之前,从目前的8舱,扩大到24舱,足以容纳30名宇航员在这里生活6~9个月。
实际上,为了减少太空综合征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在月球值班的宇航员,一般只能在这里呆5~6个月。
哪怕有离心式拟重力锻炼机之类,加上药物和饮食控制,宇航员的身体仍然很难在太空中长期生活。
幸好月球有低重力,不像空间站那种微重力,可以让宇航员再坚持一段时间。
但是不断的轮值,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限制。
只是重力问题很难搞,在人工重力技术方面,目前人类只有一条技术路线,那就是离心拟重力。
离心拟重力技术,不在于理论不成熟,而是工程难度太大。
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建设离心式太空城市的。
因此,只能走另一条路线,那就是人体改造路线,让人类从生物层面上,主动去适应太空环境。
但是这一条路线同样是困难重重。
目前在荧惑真菌的相关研究上,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人体冬眠技术,就越来越完善;还有灭杀荧惑真菌的特效药、疫苗,都在迅猛发展。
唯一比较麻烦的人体改造技术,仍然处于动物实验中,主要是恶性突变比例太大,这其中的不可控因素,足以让这项技术得不偿失。
特别是在上个月,利用几个死囚做了一次定向改造后,结果比一众研究人员预想的情况还糟糕,三名实验体都发生了难以抑制的恶性突变。
哪怕是采用类鸡尾酒疗法的三种抑制剂,仍然无法改变实验体的恶性突变,实验体连理智都丧失,变成了生化怪物。
人体改造技术,任重道远呀!
诺亚会、大中华在月球上的大动作,自然瞒不过蓝星。
特别是广寒宫基地,那逐步扩张的基地面积和设施,现在使用专业的大型天文望远镜,都可以看到模糊的轮廓了
在纷纷扰扰中,西洲航天局终于发射了一台月球登陆器,准备着陆月球,先占一块地再说。
9月10日。
在陆续接收了一个核电池舱、一个数控加工舱后,广寒宫第一工业区的工业生产,终于可以制造相关产品,补充基地的需要。
目前基地内,已经囤积了1730吨泡沫硅钢的粗胚。
从本土支援月球的工程师张凯旋,正操控着数控加工舱,迅速加工着铁路的铁轨、枕木、地基柱之类。
加工出来的零配件,马上被聂长风等人拉走,用于基地铁路的建设。
比如港口区连接工业区的铁路线、工业区连接采矿区的铁路。
整个广寒宫基地规划了7条铁路,这一旦完成建设,那月球飞船就不需要在其他地方着陆了,可以在港口区着陆。
毕竟在其他地方没有硬化地面,飞船起飞和着陆过程中,会掀起大量月尘。
近期频繁的物资运输,就导致广寒宫基地经常出现沙尘暴,太阳能电池板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埃。
前段时间外出考察护林的石克己、李建先,不得不抽出时间来,给基地中的太阳能电池板做除尘工作。
众人忙得脚不沾地,而基地的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起来。
基地内,轮值通讯员黄清澜和蟾宫空间站完成例行通信后,便查阅起了蓝星的一些时事新闻。
他需要将这些新闻摘要出来,然后做一份简报,发给基地的所有人。
突然他看到了一条刚刚刷新出来的新闻。
[西洲航天局预计将在9月10日凌晨1~3时,择机登陆月球风暴洋西部……]
黄清澜看了看一下对方的登陆区,是在月球正面的风暴洋西部,临近月球赤道的区域。
又看了一下时间,发现登陆将在半个小时后开始。
虽然是竞争关系,他还是祝福对方可以成功。
他摘要了这一条新闻后,便接着浏览其他新闻,上一次发射失败的长13运载火箭,终于要在本月15号,发射第二枚进行测试。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个小时左右,他又例行规定,向蟾宫空间站汇报了基地情况。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