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迷路(1/2)
几人沿着天山山脉的尽头往玉门的方向走,三人都骑着马,还带着一匹无所事事的白马。这畜生这一路可是耗费了不少马料的,往往四匹马却需要准备八匹马的料,也没见有什么变化,倒是毛发开始长齐了,浑身雪白的看着还有点意思。
李恽这一次北地之行,骑马的技术倒是进步了不少,不像之前出来骑个马都要韩宁和王福照看着,生怕他一不小心摔下来了,现在李恽都能骑在马上边走边睡觉了。
前往玉门的道路会经过沙洲,李恽等人选择不经过沙洲,直接走北边绕开前往玉门。因为现在朝廷的大军正在讨伐吐谷浑,沙洲位置偏南一些,万一撞上了就不好玩了。北面多山而少植被,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河流,基本上还是戈壁滩样式,就连饮水都需要去找当地的特色竖井。加之人烟稀少,这样倒也清净一些,至少李恽是这么想的。
从伊州出发到玉门大约就是四五天的行程,就算是李恽等人改了线路,也最多就只需要五天时间就能到达。而在第四天的时候,三人转道向南走,最多一天应该就是可以到达玉门的。但是三个货都犯了个常识性错误,那就是这场大雪遮盖了很多的痕迹,特别是用来辨别方向的日头和北斗星之类的完全就看不到,因此三人只是根据大概的方向进行了转向,好在方向并没有转错,只是转早了。
三人四马按照大概的方位往南走了三天,结果还是没有到玉门,而且李恽居然看到山和植被了,雪后的景色倒是好看,可惜三人压根没心情去欣赏。在休息的时候李恽还在问:“韩宁、黄升,你们说咋们是不是迷路了。”韩宁点了点头:“公子,咋们好像是迷路了。”黄升也只能苦笑:“不是好像,是咋们确实迷路了。据我所知,玉门所在地是个平原,可是咋们现在却是在山里。”
李恽再次估算错误,以为是大雪导致的路程延误,决定一条道走到黑,三人继续往南的方向行走。结果再次走了三天后,却越发的觉得不对劲了,一路行来别说人,就连个活物都很难遇到,无奈之下只能找个地方先修整一下,看看能不能想个什么办法出来。
结果大家都是第一次遇上这种情况,大眼瞪小眼的没了主意,商量了一阵决定转向,向东走,至少是长安城的方向。好在走了一天后,居然看见河流了,然后就被一群山峰挡住了去路。这些山的山顶甚至都能看到皑皑白雪,不是之前下雪所积,而是那种常年不化的那种,河流就是山上留下来的。李恽甚至在估计自己这几人是不是走到青海之地了。
无法继续前行的三人只能准备扎营,李恽准备让韩宁去找个山洞歇一晚。却意外的发现了当地的人家户,就在前方转角处的大山脚下,挨着河流的边上。这是一个不大的村落,只有七八户人家、十多个住民的样子。三人一同前往,正好可以去打听下道,这次偏离了路线到底偏离到哪了。
结果到了才发现语言不通,当地人压根听不懂李恽他们说的,比划了半天也没能进行个有效的交流。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李恽还是通过他们的服侍和打扮认出来了这些人不是汉民或者杂胡,居然是吐蕃人,也就是藏人。那此地不远处应该就有他们的头人,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的头人能听懂汉话。
再次比划了半天,人群中一个小青年才仿佛听明白了一般去了河流的对面一个看起来很大的房屋里,请了一个人出来。很是壮硕的一个男人,看起来二三十岁的样子,长相倒是不凶,一张晒得黑红的脸,头上包着一圈像辫子一样的东西,腰间别着一把刀。
李恽到了伊州之后换回了汉人的装束,一副贵族人家的公子哥打扮,这个头人看见李恽甚至还有点紧张的样子,到了跟前后还单手抚胸行了个礼,李恽也起身拱手回礼。好在这人是会说汉话的,虽然不太流畅,语法上也有些表达不清,但是好歹能进行交流了。
交流了好半天后才知道此地属于祁连山南麓,一个叫老虎沟的地方,背后的山峰就叫老虎峰。也就是说李恽等人之前转向刚好完美的从山脉的另一端切了过来,而且几人虽然是一直在向南走,实际上却是一直在向东南方向走;因为山脉地形的原因,几人几乎毫无察觉,好消息是继续顺着往前继续走十天的样子,就到西平郡了,也就是后世所称的西宁。
这个头人也不是李恽所认为的吐蕃人,而是吐谷浑人,名叫阿郎,很诗意的一个名字。既然此地属于吐谷浑,也就是说李恽他们到了原本想躲开的地方。出伊州时连沙洲都想绕开,却鬼使神差的直接走到了他们的腹地。
据阿郎讲,他们只是一个不大的部落,越有三四千人的样子;他也只是一个不算大的头人,帮着部落的首领管着五六十人的样子,也就是这个小村子。
这样李恽很是意外,这个村子看起来只有十来人啊。问了阿郎才知道,吐谷浑和大唐开战,伏允可汗抽掉了各部族大量的青壮前往前线,留下的就是些老弱。本来他这个小头人也在被抽调之列的,但是他的部落首领认为此次太危险,所以不许他去,各个村落其实也都有悄悄的留存下了一些青年。
由于韩宁之前的时候说自己三人是行商,在伊州经商后返回,倒是没有引起阿郎的仇视。或者说他们也压根不仇视唐人,晚上的时候还杀了羊招待李恽他们,韩宁给钱也没要。这让李恽等人很是意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