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召共和(2/2)
就是公元前841年。中国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连续的纪年。之前的历史没有纪年都是靠考古文物推断或者根据古书的记载连蒙带猜,非常不准确。有了纪年以后,什么时候发生过什么事一目了然。纪年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实行“共和”。
对于“共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史记》说“召公、周公二相行政”。也就是说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而《竹书纪年》说“共伯和摄行天子事”。也就是共国的国君共和临时代理国政。也有说法共和是卫国的公子。清华所藏的简书说是“龙伯和立”。也就是说龙国国君龙和自立为王。也有说法“龙”跟“共”是通假字。龙伯和就是共伯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又说“共和元年,厉王子居召公宫,是为宣王。王少,大臣共和行政。”也就是说因为周宣王年少,朝中大臣们暂时代理国政。言外之意,周厉王虽然没被废黜,但已经成了“太上皇”。大臣们自封为托孤之臣,帮周宣王打理国政。
西周的“共和”到底是怎么回事成了一本糊涂账。但不管哪种说法都跟现在的“共和”不是一码事。也就是说,西周“共和”不代表中国在西周晚期进入民主政治阶段。
“共和”延续了十四年。
在此期间,一个叫“伯龢([he]同和)父”的人出现在金文中代替周王赏赐诸侯。史学家认为这个“伯龢父”就是共伯和。也就是说周夷王的弟弟共伯和代理周王。
按照《史记》的说法,“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年号改了,说明周厉王已经被废黜了。
只是“共和”的年号究竟是周公召公还是共伯和的不得而知。或者说只有“二相”没有王还是说周公召公是共伯和的“二相”不清楚。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纪年还是用周厉王的年号。这说明周厉王没有被废黜,只是被强行停职了而已。
不管王朝谁说了算,但周王朝已经乱了。东夷、荊蛮、西戎、北狄趁机跑出来作乱。
“共和”期间,周厉王一直躲在彘,造反派占据了京城,两方倒也相安无事。大概是周厉王无力反攻,造反派也不愿担负弑君的罪名,两方就这么僵持着。直到十几年后周厉王老死。
周厉王死后,周宣王继位。周公召公或者共伯和、龙伯和把政权还给周宣王。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周厉王死后共伯和想继位,但周公召公说服他让周宣王继位。
“共和”的最后五年连续大旱。按照古人的说法,这是老天爷不满意了。周公召公劝共伯和不要违背天意,还政于周宣王。共伯和最终放弃篡位的想法。“共伯和归其国,遂大雨”
周宣王即位后给老爸定的谥号为“厉”,意为“杀戮无辜”,以示划清界限。
周厉王利用高压手段推行遭人诟病的“专利”,动用残酷镇压手段“弥谤”,得个恶谥也是活该。但是后人把他跟夏桀、商纣相提并论就有点过了。周厉王只是思想超前,手段强硬,没有生活腐败酒池肉林之类的问题。
“专利”在当时遭人诟病,但后来被各朝各代效仿。专利扩展成涉及方方面面的税收、专营、垄断经营。“专利”政策被称为财税改革。
他垄断山川的政策其实还起到了“削藩”的效果,削弱诸侯加强自身。这个改革理念也被后世帝王吸收,纷纷开始削藩,消除分封制给君权带来的弊端。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