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独尊儒术(1/2)
公元前135年——前133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废黄老之学独尊儒术。
朝中大事有窦太后王太后做主,小事有百官打理。无事可做的汉武帝不是跟一帮文人高谈阔论就是跟一帮武人下乡打猎。司马相如和东方朔是汉武帝喜欢的两个文人。
汉武帝经常带一帮人出去打猎,在农田里跑马逐兔,把老百姓的庄稼都祸害了。农民高声喝骂也无济于事,只能报官申诉。县令亲自带领民兵围追堵截汉武帝一伙,撵上后看到这伙人车上的“乘舆物”,相当于现在的甲a开头的车牌,知道是中央领导,赶紧止步。
有一次汉武帝他们打猎晚了就近找了家旅店住下,没想到住进一家黑店。店老板约人要把汉武帝做掉。老板娘感觉这帮人来头不小,并且戒备森严,搞不好把自己做了。她拦不在老头就把老头灌醉,然后遣散了应招而来的人。她对汉武帝好吃好喝好招待,然后向汉武帝赔罪。汉武帝念她良心发现赏赐重金。
汉武帝回京后越想越后怕,下令把他常去打猎的地区全划入上林苑(御花园),让所有老百姓迁走。
东方朔上书劝他不要这么做。这片地方山上有矿藏,地上有庄稼,河里有鱼,这些东西能够解决当地百姓的温饱问题。你要是为了个人享乐将这么好的一块地方荒废掉,让百姓背井离乡,那是非常不应该的。
汉武帝认为东方朔说得很对,奏章写得很有文采,令人重赏东方朔,但扭过头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他不是一个从谏如流的人。
司马相如从另外一个角度劝汉武帝不要建上林苑。他劝汉武帝不要去打猎,打猎太危险了。皇帝是万金之躯,让猛兽伤着怎么办啊?“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寻常富贵人家都知道自珍自爱,不愿坐在屋檐下,怕被屋檐上的瓦掉下来砸着。您这么大富大贵的人怎么就不知道爱惜自己呢?
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很好。但自己主意已定,就不顾忌别人说什么。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了,汉武帝头上的紧箍咒没了。汉武帝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开始由着自己性子甩开膀子大干。
汉武帝把黄老之学抛到一边,重用儒生,独尊儒术。
汉武帝以没有办好太皇太后的丧事为由,罢免了窦太后任命的丞相,召回田蚡[fen]为相。
田蚡“好儒术”,并且是王太后的兄弟。汉武帝以田蚡为相既利于自己推行儒术同时也讨好了王太后。王太后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不懂什么儒术、黄老,只要汉武帝对外戚好就行了。她只求外戚富贵,不干涉汉武帝行儒术还是行黄老。
汉武帝正式将儒家搬上政治舞台。在汉武帝大力推动下,儒家自此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2000年。
汉武帝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党校——太学,招收县令以上官员子弟入校进修儒学。毕业合格的学生可以做官。
汉武帝自己也一改清静无为的工作状态,开始甩开膀子大干。
匈奴一直是汉朝的心腹大患。弯弓快马的匈奴人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让汉朝战车望尘莫及。匈奴最猖狂时候一度打到长安边上,引起朝廷震动。
文景两帝一直以防御为主,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他们一面加强边防,一面以酒、帛、和亲等贿赂匈奴,希望为和平发展赢得时间。景帝时开始准备反击,驯养数十万匹战马就是准备扩建骑兵反击匈奴。景帝英年早逝,这些战马作为遗产留给了汉武帝,为汉武帝反击匈奴提供了有利条件。最重要的条件是雄厚的经济基础。经过文景两帝四十年的治理,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到汉武帝接班时,粮仓里存的粮食多得吃不完烂掉,国库里存的铜钱多的花不完锈掉。另外还有人口。汉初人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人口已从建国初的一千多万猛增到三千多万,整整翻了一番。
人、马、钱、粮都备齐了,不打匈奴更待何时。
汉武帝对内推行儒术,对外也改变了保守的防御策略。
亲政之初,汉武帝就不顾众人反对出兵平定了闽越之乱。小试牛刀之后,他相信使用武力才是干净彻底解决外患的办法。
匈奴是汉朝的第一大外患。他决定对匈奴用兵。
公元前133年,汉军设计引诱匈奴攻击马邑(山西朔县)。汉军在马邑周围埋伏了30万车骑步混成旅准备伏击匈奴。既然追不上他们,就把他们引入口袋来打歼灭战。
匈奴十万大军杀奔马邑,眼看就要进入汉军的包围圈。匈奴单于忽然感觉不对劲,沿途只见牛羊没见人烟,惯常的百姓飞奔逃散的场面没有出现。狡猾的单于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派出小股部队搜索周围抓“舌头”。
一个汉朝官吏被抓了回来,刀刚往脖子上一横,立刻全招了。单于大惊,立即命令部队前队变后队,火速撤离。埋伏在周围汉军见状急忙追赶,已是望尘莫及。
这次流产的伏击战是汉朝对匈奴的正式宣战。
匈奴被惹毛了,频繁攻击中国边境。汉武帝派卫青、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各领一万骑兵去反击匈奴。
这次反击并不成功,除了卫青小胜,歼灭了匈奴700人,其他三路都是铩羽而归。公孙贺白跑一趟,没见到匈奴的影子。公孙敖倒是见到了,但差点被匈奴全歼,损失七千骑兵。李广更惨,战败被俘,押解途中抢了匈奴一匹马逃回。
汉武帝大怒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