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徐州烽火下1太史慈求援(1/2)
1 太史慈求援
194年,汉献帝改年号为兴平元年。
春2月,曹操又要领军征讨徐州。命夏侯惇守濮阳,程昱为寿张县令,与荀彧分守甄城,范县,东阿三县。
陈宫托病,曹操便不要他随军,令他帮张邈驻守东郡。
戏志才私下谏说:
“陈宫私心太重,首鼠两端。还有张邈,心志不坚,这二人不适宜重用,将守卫一方的重任交给他们是不是不牢靠?还是另选良将吧。”
曹操摇头道:
“张邈是我老友,陈宫对我取兖州有功,难道还有什么信不过的吗?”
遂不将此言放在心上,随即率领4万人马出征。
曹军二进徐州,依然势如破竹,连下五城。所到之处,仍然大肆抢掠屠杀。
陶谦此时又已回到彭城。听得琅琊与东海两郡告急,吓得脸容变色,寝食不安。
别驾从事糜竺献计道:
“青州刺史田楷,是公孙瓒派来与袁绍抗衡的,相攻两年,袁绍军一直占不了便宜,可见此人是有些本事的。公孙瓒既与主公约盟,合当来救,主公可去向田楷救助。”
陶谦愁眉不展:
“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了……可惜,我的几个至交像孔融之类,都是文人,帮不了我大忙啊!”
“北海相孔融向来与主公交厚,必也有些人马,求他也来相助。这样有两处救兵,总好过我军独抗曹操啊!”
陶谦点头,便令糜竺和曹豹之弟曹宏分别急赴两地求救。
糜竺来到北海郡,拜见孔融,呈上陶谦书信,眼巴巴地望着孔融的表情。
孔融字文举,是孔子24代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时便聪明过人,时人称为神童(“孔融让梨”的故事直到今天也是家喻户晓的)。
汉献帝即位后,孔融以虎贲中郎将一职调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在任时,修城墙办学校,举贤才,崇儒术,是当代极有声望的一位大儒。
听了情况,孔融沉吟道:
“陶恭祖有难,岂能不助!怎奈我军弱兵少,难敌曹操,怎生是好?……”
“青州刺史田楷处,也已去人求助了。”糜竺急忙补充。
“青州军须驻防袁绍,可派兵马也不多……”沉吟间,孔融一拍额头:
“哎呀,我怎么将此人忘记了?哈,陶恭祖有救了!”
“孔使君所说何人?”
孔融喜滋滋地说道:
“此人乃汉室宗亲,姓刘名备,字玄德,为人急公好义,弘毅宽厚,素有贤名。手下有关羽、张飞两将,有万夫不当之勇。若能请来相助,必可退曹兵了。”
糜竺也很兴奋:
“孔使君何以知晓刘备之才?”
“我与他打过交道,还蒙他救过我呢!”孔融兴致勃勃讲起一段往事。
几个月前,一支黄巾残部侵入青州地界,孔融出兵迎敌失败,副将宗宝阵殁,自己被团团围困在都昌(山东昌邑西),处境十分危急。
焦急万分之际,想起别人传闻平原县令刘备,是个仁人君子,惯于扶困济危。自己与他不相识,也只好碰一次运气,求他来解围了。
但是城池围得像铁桶一般,哪个将领有胆量有能力突围出去呢?孔融望着帐下左右询问三遍,却无人敢答。
正在忧虑,衙门口吵吵嚷嚷,有一位戎装青年不等通报,从衙外快步走上堂来,后面两个把门军士拉拉扯扯。
孔融见此人长身健体,颌下长须一络,神采奕奕,相貌不凡,便挥手止住军士,
“壮士此来何干?”
那人从容揖道:
“俺愿去讨救兵。”
“壮士何人?”孔融奇道:“怎能知我急需?”
“俺是东莱太史慈,与母亲流亡在此。母亲常对我讲起使君仁慈,济老救穷,俺早想报答,今日机会来了。黄巾围城,必得外援方能解困,故不揣冒昧,前来自荐。”
“嗬,你就是太史慈?”孔融高兴地说:
“早就听说本地有位武士太史慈,打遍全州无敌手。原来就是壮士啊!”
“不敢称打遍青州无敌手。只是俺九岁就拜武林高手徐忠为师,学得其戟法精髓,十数年间,习练不断,所以长得筋骨强健,皮糙肉粗,倒是真的。”
孔融又喜又忧:
“难得壮士侠义,只是敌军势大,突围不易……你要带多少人马去?”
“多亦无益。有两名骑兵随我便足够了。就请使君写信交我吧。但有个条件,使君许我三日后出发。“
“三日?……”孔融以为太史慈有要事需办理,毕竟这是九死一生的事,也不多问。
命将自己所骑心爱马匹牵来送给太史慈。
“此马是大宛良驹卷毛騧,或能相助壮士脱困……北海的百姓都盼壮士来拯救了!”
太史慈见那马毛色发青,一渦渦卷起,高大健硕,以头摩挲太史慈的肩膀,如逢故主一般。太史慈十分喜爱,飞身上马,那马不须鞭策,便飞跑起来径直冲出城门。两名骑兵紧紧跟上。
黄巾军纷纷戒备,防敌人冲阵。哪知太史慈驻马护城壕边,叫随从树起箭靶,不慌不忙射起箭来。
黄巾军好奇,又看到他十支倒有六支脱靶,哗然大笑,笑骂如此丑技不嫌丢人!
太史慈射完一壶箭,转身返回城内,就视城外无人一般,黄巾军看得一头雾水。
第二天早上,太史慈又来了,依然如故,射靶,脱靶、扛靶回城。
第三天,还是老一套,也不见这神经病有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