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败走麦城(2/4)
道某关云长败亡在即?唉,这盛极而衰也太快了呀!……”他想起7月里出兵前做的一个梦:一头漆黑的大猪啮咬他的右脚,醒来神情恍惚,对关平说:某今年身体常感疲乏衰弱,大不如前,恐怕回不了江陵了……
“此梦不祥,难道一言成谶了吗?……”
关羽深知,一支军队出现大批逃兵,基本上就到了土崩瓦解的危险境地了。何去何从?作为一军之帅,必须迅速作出决定。
战?已经力不能敌;降?绝不可能;逃?去往何处?安全的路有一条,就是去往成都,去见识从未领略过的王都,去投奔暌违已久的主公兼兄长刘玄德……
想到这里,关羽心里涌上一股耻辱与不安:
主公将偌大的荆州全盘交给我,对我寄予莫大的信任和期望,某如今丧师失地,带着一个“董督荆州”的空头衔,回见主公和文武臣僚,颜面何在?自尊何在?……
想起马超、黄忠这些新进之将,将对平素心比天高的自己,抱以怎样鄙视的目光和态度?关羽感觉就像利刀在剜刺胸口。
“不!某关云长宁可毅然战死,不愿被天下耻笑!……”
他决定找一个暂时的落脚点,固守以待援军。刘封、孟达离得虽近,但分出的兵也有限,况且平日对自己畏而远之,肯不肯来救尚在未知之数……但愿成都救兵早日来到,只要有一丝可能,某就要率军反攻,夺回荆州!……
关羽主意已定,率领残兵出发。因荆州南部全被孙权控制,只能向西进入当阳境内,在一座小城扎下营寨,作为临时基地。
当天,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乡绅,由他的孙儿搀扶着,颤颤巍巍的前来求见,对关羽说道:
“关将军英名,老朽闻之久矣!勇斩颜良,义报曹公,挂印封金,辗转寻主,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今日得见尊容,实乃三生有幸……然今来彼地,不吉不祥,还望将军早做打算。”
“何以不祥?”关羽微微吃了一惊。
“此地名麦城。是春秋时楚昭王所筑(在今当阳东南),当年,楚国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吴攻楚,打此城的时候,在沮水东岸建造了两座城,夾攻麦城,分别叫驴城和磨城。后来麦城很快就被攻破。
“将军您想:驴子拉磨,麦子不是轻易就被砸碎了吗?所以当地流传名言说:东驴西磨,麦城自破。寓意如此,实在不详啊!”
关平担忧的说:
“方才我去看了下城防,墙垣残旧,几处都缺了口,四周都是土山,石头也难找,修不起坚固的城垒,看来是很难守啊!”
“拖得一日是一日,先喘口气再说吧。”关羽沉吟着,对老士绅抱拳示谢,
“多感老丈相告!某领教了。”
老人走后,关羽令关平、赵累等,拆毁附近几处废旧的民居,搬来了砖木,修理城垣。又将兵士分为三队,各负责4个时辰,轮流守城。并将所剩无几的军粮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没有几天,孙权的前锋部队已经迫近麦城,而且在驴、磨两城驻兵,成了夹击之势。关羽叹道:
“果然如民谣所说,此城危矣!”
忽报孙权的使者到了。
老相识诸葛瑾忐忑不安的走进来,行了个礼道:
“君侯莫怪。上命所差,概不由己,这倒霉差事总是临到我头上:上次为与关将军联姻,两头落得骂声,这次奉命前来劝降,我也是实不得已……”他小心的看着关羽的脸色。
“吳侯说,只要关将军投降,仍不失封侯之贵,手下兵士也不杀一人……”
诸葛谨等待着关云长的怒火爆发,像上次一样叱骂他:
“若不是看在你弟弟诸葛亮的份上,我定斩了你!”
出乎意料,关羽的卧蚕眉几次耸动,丹凤眼张了又闭,最后竟忍气吞声回答:
“事已至此,不降还能如何?且给关某三天时间准备吧……”
诸葛瑾喜出望外,高兴的走了。
关羽呆愣了片刻,踏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临时帅署,去巡视军营。
已是初冬季节,寒风凌厉,吹得帐篷刷刷直响,还穿着秋衣的兵士们蜷缩着身体冻得瑟瑟发抖。
营中一片死寂,早没了“水淹七军”时那种欢声笑语,士兵们似乎连说话的兴趣也失去了,更不用说旺盛的斗志了。见到关羽走至面前,才勉强立正,敬礼打招呼。
看着这些面如菜色,饥寒交迫的部下,关羽鼻子发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默默的转身回府,招来部将们,黯然道:
“大势已去,某方才答应投降,乃是缓兵之计,有些准备时间。此地不宜久留,某决定弃城别走,去往上庸方向,亲召刘封、孟达军马来反攻……此城还需留人看守,以做将来落脚之所,尔等谁愿为之?”
马良道:
“君侯几次召呼刘、孟两人发兵,他们都推脱说上庸、西城、房陵三郡初归附,还不巩固,不能分兵削弱防守力量。这话固然有些道理,但荆州一失,这三郡也难保的大道理,他们却不考虑,可见存着固地做大的私心。
“我看君侯去也无用,刘封、孟达不会发兵的,路上反而有危险。”
看看关羽的脸色,马良又补充一句:
“当年汉中王收刘封为义子,君侯您很是反对,刘封难道会不怀恚在心吗?”
关羽眉头一皱,微怒道:
“小子敢不听关某将令吗?不论亲疏关系,某总归是前将军,乃武将之首,董督荆州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