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章康乾盛世(3/3)
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马戛尔尼对中国政权的结论更广为人知:“这个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状况,严格地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有着灾难性的影响。“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马戛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是英国策划已久的一次行动。他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强对东方大国的了解,评估清朝实力,加深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扩大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因此在准备上英国是下了长足的功夫,单单对礼物的选择就煞费苦心。他们特意寻找来过大清的传教士、旅行家和商人,仔细询问大清可能缺少的东西,以期受到大清王室注重。
英国人想把他们最新的发明介绍给中国,如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并猜想准会让中国人感到惊奇而高兴。英王还特意赠送了当时英国规模最大并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这套既想利诱又暗藏威胁的礼物清单,没有现在的发明专利概念,是一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试探。
当时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英国人都给中国带来了,迫击炮、步枪、连发手枪,还有一种当时英国最先进的气步枪——这东西带有压缩气钢瓶,装填13毫米铅弹,500名气枪手可持续发射4.5万发,有效射程100米,这样的密集火力在当时的战场上是很可怕的,杀伤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普通手枪。当然这种枪后来被威力更大的纯火药枪和类似马科沁机枪这样的大杀器替代。
为了寻找一种能够打开中国市场的商品,马戛尔尼坚持要展示英国当时制造的具有浮悬弹簧的马车,在中国他吃过坐马车的苦,他认为这种产品一定会受到中国人欢迎,然后就可以梦想着向中国出品这种马车了。然而在展示中他很失望地发现,清廷官员的注意力并不在减震的弹簧上,而是集中在车夫的座位上,这个座位很精致,位置很高。
一名老太监很快就指出这产品有重大缺陷,“您以为皇上能容忍一个人的座位比他的座位高,并把背朝着他吗?”马戛尔尼向中国出口四轮华丽马车的梦想,就在这一瞬间彻底破灭了。
他一度想向清廷展示一下先进的军事技术,“来了一名官员,他要求把炮弹即刻送到圆明园去试射。但中国人自以为技术熟练,没有要用我们的炮手。”他们是否确信自己单独会使用大炮呢?他们是否宁可失败也不愿意承认在这个敏感的领域里处于劣势呢?英国炮兵把炮送去后马上就被打发回来。到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英国人发现这些大炮与炮弹完好无损地仍在那里,它们从未被使用过,于是它们被重新运回了伦利玛窦敦。
在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之前,欧洲在7—8世纪出现“中国热”。许多的思想巨匠赞美中国的儒家文化与政治经验。但是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后,其使团记载异于传统的中国,使中国的形象完全颠覆。安德逊在《马嘎尔尼航行中国记》的描写引起巨大的反响:“我们像要饭的一样进入北京,像囚犯一样被监禁在那里,而离开时简直像是盗贼。”
马嘎尔尼更是在79年访华后,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
有人根据资料计算,公元1700年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全世界的23.1。而那时的整个欧洲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23.3。也就是说,那时我们一国的实力相当于整个欧洲。到1820年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世界总量的32.4,近三分之一。因此得出结论,大清的生产力水平很高。
这让人不可思议,西欧已经完成工业化,怎么可能国民生产总值反而比大清低?不知道这些专家是怎么算的。不过有一点,大清的gdp很高,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太多。康乾成为盛世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口激增,明朝的人口比较稳定,约在六千三百多万左右。在遭遇了清初战乱之后,在康熙六十一年人口突破一亿大关,乾隆五年的时候更是达到三亿人口。
有些人认为这主要因为清政府引进玉米等高产量农作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粮食紧缺的问题,同时还有摊丁入亩法的功劳。
但是问题是不一定人多你的战争潜力就高。
参考文献:《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