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苏轼告别了青州城(1/2)
苏轼接旨之后神情肃穆,他明白,定然是有人找了官家,而后,官家便派人来到了青州城。
“天使,敢问,接手青州府尊的是何人?”苏轼问道。
这件事,对于苏轼来说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听闻苏轼如此问到,前来宣旨的宫中天使笑着道:“此事,咱家来前官家倒是特意交代过,告诉苏大人也不是不可以。”
苏轼自当侧耳倾听。
“沈括是也。”
“啊?”
这下子,轮到苏轼讶然了。
犹记得,先前,这沈括就与自己争抢过这青州府尊一职,最后自己担任了青州府尊一职。
谁知,到了现在,自己又要将青州府尊一职让了出去。
造化弄人,造化弄人。
苏轼不得不如此感叹。
只是,苏轼担忧的是,自己制定的青州未来两年计划,沈括会不会依照这个来做。
一人做官一种做法,关于这点,苏轼不敢保证。
何况,他之前就与沈括有过间隙。
不知,沈括会不会公报私仇。
这些关键因素,苏轼不得不考虑进来。
不过,事已至此,苏轼已无挽回余地,不如,回了京师再说其他。
“沈括,也好,也好。”苏轼强笑回道。
恐怕,这件事已经不是他苏轼所能左右的了,既然官家如此说,那就证明,官家早就下定了决心,让沈括来担任青州府尊职务,管理青州城。
其实不然,沈括为何会入了官家赵曙的眼,无非就是汴梁那日的论辩赛。
沈括的口才了得,而且人长的又不赖,还颇有些小小的政绩。
自然,这些就被赵曙一一记了下来。
后面,富弼又在赵曙跟前提起过两次,这就更加加深了沈括在赵曙心中的分量。
这次,苏洵的突发病重,属于意外情况。
而苏轼,身为苏府子嗣,自然要与苏辙一同守着家中老父。
不然,就算赵曙不下旨,恐怕以后苏轼在朝中也待不下去。
这就是所谓的孝道。
皇宫中前来宣旨的内侍道:“咱家来之前,官家已经差人去通知了沈括大人,想必,此刻沈括大人已经在赶来青州的路上了。”
苏轼明白他的意思。
“天使放心,本官这就收拾行囊回京。”苏轼道。
既然一切已经成了定局,苏轼也不是那种看不开的人,一切,上天自有安排。
接着,苏轼喊道:“夏武吉。”
夏武吉站了出来,“大人,属下在。”
苏轼对着夏武吉道:“即将接手青州的是沈括沈大人,青州政务,你最是了解,本官走后,便由你来与沈括大人交接青州政事,可否?”
“大人……”
对于苏轼,夏武吉自然不想让其就这般离去。
可是,苏府老父亲苏洵病重,苏轼又不得不返回京师。
这一去,恐怕,数年不得归。
就算再次归来,也恐怕已经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夏武吉心中自然是伤感的。
千里马常有,伯乐,难求。
而苏轼,就是他夏武吉的伯乐。
苏轼苦笑了一声,拍了拍夏武吉的肩头,他懂夏武吉。
“武吉,你是有能力的,只要跟紧沈大人的脚步,仕途,无碍。”苏轼叮嘱道。
其实,苏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夏武吉舍弃了自己,投靠在沈括的门中。
这样,夏武吉在青州城起码能够保得住这份官职,不至于太过艰难。
而夏武吉,也听得懂苏轼话中的意思。
只是,他难受呀。
“大人,属下……属下……,做不到。”夏武吉有些欲泣。
啪啪。
苏轼再次用力拍了拍夏武吉的肩头。
“山不转水转,或许,再无重逢那日,自当各自安好,莫要愁前路无知己。”苏轼豁然道。
夏武吉点头。
“能够遇上大人,是属下的福气,大人,当保重。”夏武吉道。
苏轼不再说些什么,便转身走进了房屋。
接下来,他要将所有已处理、未处理的政事都归纳好,方便后来的沈括接手此地政事。
自然,苏轼也将自己的青州两年计划放在了其中。
如果,如果沈括认同自己的施政理念,那就会按照这个青州两年计划施行下去。
倘若,倘若不认可,那就看青州的命是好是坏了。
苏轼只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
其余的,全凭天意。
夏武吉也跟了进来,苏轼一边将那些分类好的折子写上标签,一边对着夏武吉说:“武吉,这些折子,我走后你一定要看好,切莫被旁人动乱了。”
夏武吉点头,这些都是大人的命根子,他自然拼了命的也要护着。
“嗯。”
然后,苏轼花掉了两个时辰的时间终于将这些东西分类整理完毕。
“好了,心中再无牵挂。”苏轼舒了一口气。
夏武吉问道:“大人,你的行囊还未收拾。”
苏轼道:“我哪里还有什么行囊,当初来的时候两手空空,一身轻松,而今,离去的时候自当也要两手空空,一身轻松。”
“这便是,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什么也不带走。”
恐怕,唯一能够带走的便只有自己了。
苏轼这般想到。
夏武吉摇头,苏轼苏大人总是这般淡然,令人敬佩。
若不是苏轼,青州城不会这么快就恢复安宁。
可惜的是,而今,苏轼要离开了。
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