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大会战吊打蒙古骑兵第3更…(1/2)
旌旗在劲风中飘舞,将士们面目刚毅,神色坚定。
传令兵骑着马飞奔到崇祯面前:“陛下,鞑子出动2万骑兵,向我军冲来!”
崇祯语气铿锵有力:“参谋部协同两翼做指挥,确保空心方阵切割完敌军后,及时做冲锋!”
御林卫参谋长丁一元大声道:“是!”
这种大会战,参谋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参谋部的存在意义就是在大规模会战中专门协调指挥,保证整个大军的节奏不出问题。
大规模会战,动则好几万人,你如果是中军统帅,你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迅速击溃敌人,而是如何让离你可能有几里远的左右翼部队听你的指挥。
一旦指挥出一点点岔子,例如传令兵没有传令到位,或者右翼主帅自作主张,就会影响全局。
这个时候,就需要专门的部门来统一协调指挥。
在大会战中,所有各队都必须听从这个部门的指挥。
当然,这个部门的军令一定是从中军主帅那里传达来的。
万一这个部门混入奸细,不就完犊子了?
不会!
大规模作战不是儿戏。
排兵布阵,进军之前,各路主帅都要到中路统一开会,分派任务,制定任务。
一般参谋部的人的命令达到的时候,已经是最终命令了,内容早就与各路主帅确认过,只不过是告诉各路主帅这个时候该执行了。
只有这样,如此庞大规模的军队,才能相互高效的配合起来。
要不然就跟正统历史上的明军一样,人虽然多,但都是各自为政,被地方各个击破。
此时,参谋部的人骑着快马,飞快像左右两翼的骑兵传达着皇帝的命令。
明军的军阵很清晰明了。
火枪手排列出来的空心方阵在前面,骑兵在后面。
骑兵分出中军,左右两翼。
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蒙古人主要是以骑兵为主,并不是御林卫的骑兵正面充分不是蒙古人的对手,只是这种打法会最小的降低伤亡,最高效的打击敌手。
蒙古人还以为之前是因为自己人少,受到了城门的限制。
但他们根本不知道,噩梦正在等待他们。
空心方阵会将蒙古骑兵的密集冲锋切割分散开。
骑兵的主要优势有两点:
一是机动性强。
二是聚集之后集体冲锋会形成恐怖的冲击浪潮。
而一旦骑兵的冲击浪潮被切割开,整个冲锋的威力将会大大减弱。
这个时候,自己的骑兵再冲上去厮杀,就是事半功倍了。
蒙古人的气势非常足,铁骑震地,地面轰隆作响,如同浪潮一样向这边压来。
战马在嘶鸣,战士的血在沸腾。
明军则军容鼎盛,伫立在寒风中,如同钢铁铸造一般。
空心方阵中的火炮手动作流畅的调整火炮的方向,加入炮弹。
“填充完毕!”
“发射!”
轰轰轰……
一门门火炮的炮膛喷吐出火舌,炮弹划过长空,撕拉出一条条白痕,如同流行越过长空一般,向前面的蒙古军砸去。
轰……
第一颗火炮砸下去的时候,直接犁出了十米长的长痕,击中第一匹马,第一匹马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将后面两匹马也震倒在地上。
上面的骑兵衰落下马,被有两个被活活压死,还有一个下半身被压碎。
其他火炮砸下去,有的砸中了战马或者人,有的则砸出一个大坑,战马受到惊吓停滞不前。
有的甚至一连三匹马直接跪下。
明军迅速开始冷却红夷大炮。
轰轰轰……
很快,第二波火炮攻击落下。
在蒙古人的冲锋浪潮中犁出一条条长痕。
万丹伟征此时已经登上城头,他看到那场景,笑道:“红夷大炮虽然强,但却不可持续,攻击范围也有限,若是明军不后撤,将我们逼在门口出不来,他们也不会败得这么快,这支明军今天我吃定了!”
崇祯用望远镜观望前方的战场,他看见蒙古军越来越近了,大有淹没一切的气势。
很快,红夷大炮已经无法造成杀伤了。
但红夷大炮绝对不是没有用的,它的威慑力让不少战马受到了惊吓,蒙古人的冲锋潮浪已经稍微乱了一些。
北风呼啸,吹得旌旗猎猎作响。
明军的战歌已经唱完,全军齐呼:“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所有的恐惧都在高呼中烟消云散,最前排的火枪手平举起火枪,静静等待蒙古军进入射程范围。
很快,蒙古军就冲到了70米范围。
指挥官大声道:“开枪!”
砰砰砰……
第一排的火枪手一齐开枪。
三个空心方阵,每一排有80人,第一排一共240个人,240颗子弹发射出去,一瞬间形成了子弹狂潮。
冲在前面的一百多蒙古骑兵立刻坠马摔得身体扭曲,战马也受到了惊吓,后面的战马撞到前面的战马,将战马撞得倒在地上滑行了好几米。
后面的人也坠马惨叫而亡。
第二排的火枪手的子弹狂潮接踵而来,又一排的蒙古骑兵倒在地上。
城头上的万丹伟征看见后,心头一颤。
明军的火枪手在两万骑兵的冲锋气势下,竟然还能保持阵法的稳定!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他捏紧拳头,心里道:一定可以将这些明狗全部冲垮!
第三排的火枪手扣动扳机,蒙古骑兵又倒了一排,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