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初遇毛文龙(1/2)
而在遥远的辽海,靳云来给王启山介绍了一个人,说他是朝廷顺天府尹沈大人的亲属,在辽东当守备,这次租用他们的船去高丽义州,听说了社团的事情,对社团很感兴趣,王启山就约定今天见面。
“在下毛文龙,未请教兄台高名?”一名穿着明朝将军服饰的大汉冲王启山行礼。
“哎呀,原来是毛将军啊,失敬失敬,鄙人乃团结商社的王启山,今日见到将军,真是三生有幸啊。”王启山暗暗心惊,见到明末鼎鼎大名的人物了。
“久闻贵社躬耕于海外,万里归宗,活辽民无数啊,鼎鼎大名已传遍辽东了”毛文龙说道。
啥时候社团这么有名了?王启山暗暗吐槽,同时说道:“哪里哪里,我社在海外艰难求活,辽民有难,我等也只是给辽民一个自救的机会,我们毕竟是生意人,做的是长久的生意,将军谬赞了。”接下来就把渡辽民海外垦荒,社团收取费用之事一一说明。
毛文龙本是浙江人,那边商事繁盛,在家乡时对此也是耳濡目染,故而一听就明白,对王启山如此坦诚也是大有好感。
“王兄弟光明磊落,直让文龙心折啊!”毛文龙叹道。
“我观贵社社首并不在中土,而王兄弟也不是社首之亲属,为何大家都如此对社事不遗余力呢?”毛文龙到底还是封建社会的人,对维系人心这一套还是老办法。
“社团其实是商业机构,我们都有期权,社首期权最多而已,而社团盈利是要给社员分红的,不过平时每出海一次,则此次的盈利我等船员也可以分得一二,以慰海上辛劳之苦,所以大家都非常踊跃。”王启山斟酌用词。
“而且社团成立了基金会,社团商铺每月给旗下社员付基金会一部分款项给社员买保险,社员也要付出少量收入,社团还要补贴一大部分,在将来社员年老力衰时按月领取养老金,一直到去世为止,为这养老金,我们也不能乱来呀。”王启山这是要忽悠毛文龙买基金会的社保哈
毛文龙听完大赞“贵社维系上下,不以人情宗法,而是利益均沾,甚至想到买养老金这一妙法,真是洞悉人心啊。”
接下来二人谈起了正事:“本将欲在敌后作战,但钱粮兵甲俱缺,正因此烦恼”,毛文龙试探。
“我社倒是有一笔算计,劳务输出一人可得银元两元,不知将军以为可否?”王启山提出一个方案。
双方协议良久,最后谈妥,团结社团预支20000银元龙在接下来一年内向社团劳务输出5000人,而这两万银元全部用物资支付,包括粮食,肉食,还有50杆大员版火铳及相应子药,50张弓及相应的箭支。而双方的见面地点约定在金州。
“本将母舅在朝廷为官,本将沾母舅的光,在京都有些生意门路,还有在江南也有一些故旧,贵社如果感兴趣可以运作一二。”毛文龙又提议。
王启山又积极的讨论那些货物可以运作。最后发现,毛文龙的棉花布匹进货渠道颇有门路,能为社团省下不少钱,而且还有毛皮人参在江南的销售渠道,所以现场向毛文龙母舅沈光祚在大沽的商铺采购一批棉花,但毛皮生意因为以前一直是李国助代理,所以,分出去多少份额还得龙对出售棉花布匹感兴趣多,至于毛皮,他在辽东还是有些门路的。
交割完物资,毛文龙的队伍就租用靳云来的船队往高丽义州方向而去,揭开其制霸东江的序幕。而王启山船队则拿着毛文龙给的名帖前往大沽取货。
社团的福船采购订单也让颜思雨接过去一些,她就从福建购买新福船,然后从福建或大员运货去日本,往往能匀出一艘两艘的给社团,她的船都是新船,质量要好很多。
淡江镇,刘星林参加了水坝截流仪式。工坊那边的引水渠已经建好,河流上也只剩一个小小的口子流水了,众人合力之下,把装满石块的一个个竹笼一口气投入到流水的口上,把水流彻底堵住后,水慢慢的漫上来,最后流入引水渠里面,引水渠的水顺畅的向不远处的工坊区流去,会带动不止一个水轮给工坊提供动力。农场已经从广东那边请来了制糖的师傅,目前正在安装榨糖的设备,准备用水力驱动。
“对了,碾米厂的设备到位了没有?”刘星林问负责工坊区的社员李长保,他是辽阳人,在家时上过私塾,是总部第一批移民,在总部也接受过扫盲教育。去年举家过来负责这边的工坊区。
“已经做好了,等着安装呢,马上就可以自己加工大米了。”李长保回话:“是不是也上一个磨坊,这边北方人多,将来可能会磨面。”
“这里雨水多,种麦产量低,现阶段人们就先吃米吧”,刘星林说:“不过可以先留出安装的地方,等以后大伙富裕了,想吃面的人会越来越多,可能是个好生意。”
刘星林参加完水坝截流仪式后在淡江农场郭建春场长查看第一批收获的土豆,这个地方是真不错,土豆一年能收好几茬。这第一茬就出来了,可以给淡江镇的粮食一些微薄的补充。
“这个番薯仔比我们福建种的大个,产量也高一些。”郭建春夸奖。
“但这种子必须用总部那边的,如果留种,会越来越小的。”刘星林强调。“这地方哪儿都好,就是雨水也太多了,一个月都见不到晴天,番薯仔容易得病。”
“咱们自己办的养鸭场有多少鸭子了?”刘星林想起一个事来,让郭建春领着去了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