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队友的限制和新目标(1/3)
人造卫星的重生或新生,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有领航者航天公司的参与,人们可以直观的看到科研工程师造卫星的过程,看起来仿佛很简单,就是把一些提前准备好的东西安装到位就可以了。
其实这只是被看到的,展现在镜头前的,而在镜头之后,工程师们有大量的事要做,甚至仅仅镜头前的这些工程师根本就不够,还有大量的人员、设施和资源在围着这颗人造卫星运转。
不过人类首次在外太空对人造卫星进行升级改造,看起来并不难,也给了更多的人信心。
面对宇宙,面对人类未来的信心!
甚至还有思考的,以后人类制造卫星是不是可以直接在太空制造?
直接在太空从零开始制造,那当然是有难度的,毕竟现在太空里的制造设备只有天庭空间站的这个制造中心,它的整体大小也才三十多米乘以十几米,这个大小可能还没有地面的一台生产设备大呢。
月球基地里也有一些制造设备,但是大小比制造中心还小,一个制造中心可以抵得上好几个月球舱。
对了,还有国际空间站和天宫里的几个小3d打印机,那就更小了。
事实上人们思考的是,零件生产阶段依然在地面进行,毕竟地面有完善的生产体系,抛弃不用才是犯傻,人们说的在太空制造卫星,是在地面把零件制造好,然后大包运到太空,最后再维修舱里组装完成。
如果整体的卫星从地面运到太空,那要考虑的东西都太多了,多到一大部分都不是人造卫星在太空运行时必须的,但是为了整体从地面运到太空,那些东西又是必须的。
如果只是零件,单体的零件结构强度肯定远大于人造卫星,只要打包好,那么完全可以暴力送上太空。
在太空里进行卫星组装,那些与“暴力运输”有关的辅助结构肯定就不需要了?所以相同的平台就可以加装更多的设备?让卫星的实用功能占比提升到最高。
不过这得重新设计,一时半会可能出不来。
但是直接在太空进行测试?而且测试物品还是报废、半报废的卫星平台?代价好像也不大,完全可以进行!
是个很好的未来走向!
不久?领航者和天夏这次的第一颗太空升级组装卫星从维修舱运出,并且运行正常之后?所有人都感觉非常高兴?人类的航天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新闻上说地球怎么怎么危险,环境多么多么恶劣,但是对一般人类说,地球的环境在怎么恶劣?相对于太阳系其他的星球?那简直就是天堂,好像发展航天技术不怎么重要一样。
可是人类又是喜欢看热闹的种族,所以当航天技术不断向前迈进的时候,他们同样非常兴奋。
他们也想看看神秘的太空里到底有什么。
比如隔壁的三体星系,到底有没有三体人?
因为隔壁恒星系距离太阳系最近?所以人类最它的遐想也最多。
毕竟哪怕是最近的这个恒星系,人们分析过?以人类的航天科技水平,飞过去最起码也得几百年。
几百年……
那时候还真不敢想象人类世界是个什么状态。
最起码从现在来说?地球轨道上的资源回收已经开始了。
不过因为沟通问题,所以领航者目前还是跟天夏合作?打捞天夏的卫星?让它们复苏?为他们升级。
他们的工作速度相当快,半个月就修好了四颗卫星。
这里边包括第一颗重新从零开始设计升级的卫星,它足足用了十天时间。
之所以半个月能搞四颗卫星,是因为有些卫星不需要向它那样大费周章,有的卫星就是需要加注一次燃料。
目前的燃料问题已经可以被月球基地接管了,毕竟刚开始,仅仅是给卫星和“工蜂”飞船提供燃料补给,日常消耗不算高,月球基地供给没什么问题。
别看这些燃料需要奔月飞船从月球运过来,但是它的运送消耗远比“近在咫尺”的地球小多了。
这说到底还是重力和大气层的问题。
有充足的燃料,工程飞船就可以天天的出去浪,它们,嗯,就是它们,因为没隔几天,另一个维修舱就升空了,所以两艘工程飞船就凑齐了。
它们除了可以运送完整的卫星之外,还会在轨道上堆太空垃圾进行打捞,然后运回来。
两个维修舱可以运转的大部分基础就是制造中心,毕竟不能老是从地面往天空上运,既然要探索人类在太空生存的可能,那么制造中心的就要自给自足。
太空垃圾不能随意往回运,因为这些垃圾都是有主的,地球上每一次航天器的发射都有记录,所以不能乱找。
目前天夏这边是没问题的,签了协议,完全报废的航天设备直接回收,拆解没用的物品直接丢进电熔炉一遍就可以了,还正好测试一下微重力熔炼项目。
有的太空垃圾不行,因为那是完整的,权限非常清晰,属于哪个国家就是属于哪个国家,但是一些被撞碎的东西,那可就不好说了。
比如一块太阳能跟电池板的碎片,上边没有任何身份标识,那么他们就可以拉回来回收再利用。
哪怕是有标识的残骸,其实也没多大问题,搞回来之后直接丢进熔炉,出来的就是材料。
只要上边不带信标,不会让原始权限拥有国知道它跟天庭空间站制造中心的位置重合了就可以。
反正他们现在的策略就是完整的废弃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