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能做当作(1/2)
“嘿嘿!”李存真一听就乐了,高兴地说道,“清欠?有意思,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姚启圣,你说说吧!何为清欠,为何清欠,如何清欠?”
姚启圣道:“臣以为一个王朝的崩溃是从财政崩溃开始的。现在,有不少人都说大明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其实这完全都是胡说。当时内帑空空如也,国家这么大,没有钱怎么行呢。把任何一个人摆在神宗和熹宗的位置上都不会干得比两位皇帝更好了。”
李存真听得姚启圣的话微微点了点头,显然,姚启圣的观点和李存真的观点是一致的。
姚启圣继续说道:“大明的税收来自两拨人,一拨是普通的农民,另外一部分则是大地主和大商人,其实就是缙绅。普通的农民其实都是老老实实交税的,这没什么可说的。但是大户就不一样了,他们天天哭穷不交税。这些人能够不交税是因为背后有东林党。大户把自己的子弟培养成进士,进入朝廷做官,这些人逐渐集合就成了东林党。如果用殿下内部教材的属于臣以为应该叫做江南士大夫集团。正是因为有人在朝廷当官,所以江南,我是说现在的江南,浙江,福建等省的士绅,他们抗税不缴。
所以,从万历朝开始,皇帝陛下就只好把太监派到各地去收税。可是没有想到,这本来对国家来说是好事的一个行为,天天被士大夫诟病,说什么与民争利,皇帝太吝啬等等,没一句好听的,总之就是抵制交税。这其实就造成了所谓的知识分子和太监之间的对立。其实仔细看,确实也就是这么回事。谁忠谁奸自不用多说。
到了天启的时候大明的那点税收根本就已经不能支撑国家的开销了。只能靠着宦官太监们去弄钱才能勉强维持。那时候大太监魏忠贤其实就是一个给皇帝捞钱的人。因为捞钱捞到江南了所以得罪了江南士大夫集团也就是东林党。于是,一场党争开始了。一方是江南士大夫集团的代表东林党,另外一方则是支持魏忠贤的阉党。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阉党。东林党树敌太多,把其他的几排派全都给赶到魏忠贤那边去了。皇帝自然是支持魏忠贤的,不过是在暗地里支持,于是阉党就这么形成了。国家处在分裂之中。不过,因为魏忠贤搞到了钱,所以天启的时候局势还能控制,东江都开镇了,要是再维持个十年怕是没有满清什么事了。
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可能是崇祯皇帝认为东林党学富五车比较有才华,依靠他们国家就能治理好,于是就搬捯了魏忠贤,扶持东林党上位。结果大家都知道的。你让东林党上位怎么可能收得着江南缙绅的税呢?但是钱都在江南,不收江南,去哪里搞钱?弗朗基人在欧洲打仗,英格兰在海上打劫,没有外来的银子了。这个时候,崇祯居然昏招连连,各地收税的太监都被撤了回去。然后又减税,给江南缙绅减税。然后给老百姓加派三饷。再以后大家都知道了。崩溃了!
所以,从崇祯朝开始因为有东林党撑腰江南士绅集团就一直都没有交过税。经过弘光、隆武一直到永历。当然,永历朝的时候江南、浙江、福建、江西也不在朝廷手里,在满清手里。其实满清也没有从江南士大夫集团手中拿到银子。”
听到这里,柳河嘿嘿一笑说道:“难不成意思是清理欠款,要收就收从崇祯朝以来的吗?”
姚启圣点了点头。
柳河说道:“这可是有好几十年呢。”
姚启圣根本就没搭理柳河,对李存真说道:“殿下,清欠是个紧要的事情必须马上就开展。臣以为,现在这些缙绅炒债券亏了银子,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些人现在还没有联合起来,他们在朝廷也没有势力。但是如果给他们时间,让他们缓过劲来,他们很可能勾结外敌,特别是满清,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好收拾了。
殿下现在搞清欠,这是名正言顺的,这是有大义名分的。有道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古来如此。当然,缙绅是绝对不会乖乖给钱的。但是这也无所谓,殿下只要打出清欠的旗帜和口号就好。普通的百姓就不会和这些缙绅一起起哄。毕竟普通百姓不欠朝廷的银子,朝廷搞清欠摆明了就不是针对老百姓,如此一来就会让缙绅控制之下的老农靠边站。
再说,从崇祯朝开始欠的朝廷税赋需要清理,这一次湖广债券泡沫中,缙绅欠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房屋土地也应该清理。如此便一起清理就好。”
李存真笑着点了点头。看来眼前的这个姚启圣确实还是有两下子的。不愧是康熙时期名臣。这个姚启圣更加可贵的是从来没有对大清臣服,正所谓“从道不从君”,所以最后被康熙整死。至于电视剧《康熙王朝》里说封侯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如今的姚启圣在明李政权之下好似比在康熙那里更加如鱼得水,也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上来献策便是清欠。一个“清欠”的口号就足以打趴下一大批人,还能让这些人只能挨打不能还手,可以说政治手腕很娴熟啊。李存真越看越是喜欢。莫不是上天拿走了韩临东却又把姚启圣送来填补位置吗?
李存真没有立刻回答姚启圣,而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回顾了一下历史。
在历史上满清确实也搞过“清欠”,就是着名的“江南奏销案”。是满清江南巡抚朱白地朱国治亲自办的,但是本质上还是为给满清朝廷搂钱,也是清廷授意的。
顺治十八年,满清朝廷以“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