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赵博士”可不是浪得虚名(1/2)
看着激昂的文字张琰心潮澎湃。他不禁拍案叫好,随手“啪”的一声将报纸拍在桌子上:“太厉害了!我们的国家真的了不起!”
同桌缑立本被吓了一跳:“你发什么神经?把人吓了一跳!”
“你看!三峡工程开工了,太了不起了。”张琰说着又把拍在桌子上的报纸拿起来,他找到那篇报道,指着两行字念道:“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建设好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开工啦?真的?”缑立本抢过报纸看了起来。这时,赵波涛和钱磊也凑了上来。
“还没来咱们学校以前,我们初中政治课老师成天说咱们国家要建设三峡工程,他说,在时政题里肯定会考有关三峡的题,还给我们准备过复习资料呢。”赵波涛说,“果然,我的中考题里考了这道题。”
“那当然,像这种重大工程、重大外交活动,还有重要的体育赛事,肯定是时政必考题。参加完中考试,我觉得我都可以当老师了。”钱磊说。
“中考前,我们学校的早读课是各科老师的必争时间,以前是前半节读语文,后半节读英语,后来,政治老师要求大家腾点时间读政治,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不答应,好像还找到了教务主任。后来,我们就把早读分成了三个部分,最后一部分腾出十分钟读政治,主要是背时政题。当时,我就背过三峡工程的题……”赵波涛说。
“是啊,是啊!我们学校那时也是这样,每门课的老师都想让学生背自己课的内容。除了这三门代课老师,数学老师让我们背公式,物理老师让我们背概念,化学老师让我们背元素周期表。最多的时候,在一节早读课上居然来了四五个老师,后来,学校教导处专门把每周二的早读课让给了数理化。”钱磊说,“我们当时也背诵过三峡工程的时政题,不过中考时好像没考。”
“那时还没有开工建设只是想法和计划,所以才没考。”张琰说,“没准,今年的中考会出这道题。”
“只可惜我当时花费了很多时间,把这些资料背得滚瓜烂熟。”赵波涛说着就背了起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倾注了大量心血,1953年,***乘“长江舰”亲临三峡视察,并先后6次与有关部门研究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1982年,***对是否兴建三峡工程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9年,***到湖北宜昌视察,将兴建三峡工程这一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不赖嘛!真是倒背如流。原来,我还以为你的脑瓜子里装的全是国防知识,没想到你的知识面还很广。”钱磊拍拍赵波涛的肩膀笑着说。
“你才知道?”张琰说,“‘赵博士’可不是浪得虚名,他的学问渊博着呢。”
“那当然!咱可是从千军万马中闯过独木桥的人。”对他的赞誉赵波涛当仁不让,他自信而自豪地说,“国家正一天天强大了起来,咱都是将来的国家干部,到时,肯定也会参与到祖国建设中去,想想,多么幸福啊……”
“对!300个轮子的重型机械运输车还等着我们去造呢,我恨不得现在就毕业,去造这样的汽车。”钱磊目光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脸上浮现着对未来的憧憬。
“还造汽车呢?咱们连一门专业课都没学呢,造什么造?”赵波涛说,“赶紧去好好做你们的作业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钱磊冲着他会心一笑说:“对!做作业,赶紧做作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座位。
“诶,博士!这期的《大国兵器》到了吗?”钱磊屁股一落到椅子上就问赵波涛。
“没带。在寝室。放学了你来拿。”赵波涛说着就低下头,翻开他们的课本《高等数学》做起了作业。
在第二节晚自习课上,缑立本还在看着课外书。看到高兴处他碰了碰张琰说:“有句话咱们都听过,可是,你知道这是在哪种情况下说的吗?”
“啥话?”张琰问。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缑立本翻开手里的书,把这句话一字一句地读了一遍。
“这谁不知道?***说的。”张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是在哪里说的这句话?”缑立本继续问。
“在哪里说的?”张琰觉得自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略微想了想说,“应该是在**上说的吧……上初中时,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常对我们说这句话,他说,***的这些话是说给我们这些青年人的。”
“错!”缑立本斩钉截铁地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别胡蒙!”
张琰有点不好意,他问:“那你说说,***是在哪里说的这些话?”
缑立本把书又看了一遍说:“这句话是***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实习生时说的。那一年,是我国全面学习苏联中等专业教育,让中专教育在中国定型的第三个年头。当时,我国已建立了一套新的学校教学制度。要不然,我们国家就没有中专学校,没有中专学校,我们也就不可能坐在这里学习。”
缑立本说完把书合上,然后就翻开课本开始做作业了。一向不怎么惊人的缑立本,突然让张琰刮目相看。张琰心想,中专学生果真不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