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相同性质的两种可能(1/2)
每个人都看着博士,包括陶渊,他很好奇,这座岛和上帝有什么关系。
博士看着电子屏幕上显示的这座岛屿力场的波动图,语调带着一种隔世之感:
“这里应该就是“方舟”......”
虽然博士说“方舟”这个单词的时候用了一种特殊的语气,让人知道,他是说这里是个类似方舟的地方,但是这样一句话在一个科学家嘴里说出来,总是让人觉得震惊。
因为科学家在人们的眼里,永远是一种高大上的存在,而科学在人们的印象里,永远和神学是反义词,虽然这种反义词被两个团体都否认,但是普通的人依旧这么认为。
事实上,很多科学家晚年都研究神学,虽然未必代表着他们是有神论者,但是最起码证明他们在怀疑。
就像某位划时代的科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
“科学是用来证明某种东西存在的,但是不能证明某种东西不存在。”
博士很显然也属于这样一类人,但是诚然他依旧对有神论是怀疑的,所以才会用那样一种语气来说“方舟”这个单词。
他看着惊愕的众人,耸了耸肩,道:
“我们都知道那个古老的传说,方舟的传说,但是想一下,多大的方舟能带走世界上的每一种动物呢?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方舟是类似这样一座岛的地方,那么就绝对可能办得到了。”
陶渊明白博士的意思。
有限的空间无法携带每一个物种,但是却可以把每个物种的dna携带,那不需要太大的空间,甚至于为了节省空间,他们可以把各种dna进行折射融合,等到时间合理的时候,在进行分离,亦或是靠着大自然优胜略汰,形成新的物种。
方舟做到的事情,是完整留下了每个物种的根基。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神神道道的蔡央很显然有着自己不同的分析。
说这里是类似方舟的地方,她无法否认,因为这里的确具备方舟的功用性,但是绝对还存在另一种可能,虽然也是依据与传说。
蔡央看着博士那些小仪器的屏幕,沉吟道:
“我半生致力于神学研究,尤其最近十年,我几乎都在研究东方的神学,我觉得他们的祖先都是科学家一般的先知,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地代表的是空间,是多重的,天代表的是古往今来的时间,是运行的道,事实上,这座岛有着时间轮转的力场,同时这力场的纠缠情况很像系起来的带子,这让我想起了东方文明的古老传说,女娲补天。
我们很清楚,上古时期,全人类同时经历了一场灾难,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无一例外的称之为覆灭性的灾难,而这个灾难,统一的论调是与“神”有关,什么能够覆灭所有生灵?只有断去时间,断去未来,让一切戛然而止。
女娲补天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形态下出现,她重新连接了断开的时间线,让未来继续存在。所以,或许我们就处在神迹之上,这里就是女娲连接时间,补天的五彩石上,你们看这里黑夜都会散发彩光的迷雾,这就是证据。”
同样都是扯神学,但是一个神学院的和一个科学院的嘴里说出来,重量完全不同,很显然博士的话更容易让人愿意去相信,不管真假。因为这俩人的说法,在正常人看来,都不正常。
博士使劲的摆了摆手,连声道:
“不不不不,你所说的没有可比性,我说的可比性是因为两个文明经历的时间差距太大,东方文明只有三千年不到的历史,但是西方文明考证已经最少有五千年历史,甚至考古界普遍相信西方文明最古老的金字塔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你该明白这代表着传说的真实性。”
陶渊不喜欢说话,更是讨厌辩论。
说这里是方舟也好,还是女娃补天的时间线结节之处也罢,他都不在意。
但是你说东方文明只有三千年,这他就不高兴了,因为他生长在那里,并且曾经为之用生命拼搏过,那是他唯一能爱的地方。
所以,博士的话对他来说,无异于骂娘。
陶渊看着博士,依旧是那张扑克脸,冷冰冰的说道:
“博士,你该了解一下近几年的考古新闻,良渚遗址已经考证,距今五千三百年以上,事实上,可考证历史,东方文明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
博士仰着脸,在出身文明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是倔强的。
他耸着肩,挑着眉毛说道:
“嘿,我的朋友,你说的那只是一个很小面积的遗址,但是西方金字塔不是,那是一个广阔土地的文明,你不能用一个点去与一个面进行评价。”
陶渊懒得和他辩论这些,只是沉着脸,扔了一句:
“我不是你的朋友,你只需要明白两件事就好,这个世界上超过两千年的艺术品和文物,都出现在我的祖国,唯一文字没断代的文明也是我们,你们只有石头。”
这是西方文明假说最大的痛处,那即是他们没有传世几千年的精湛艺术品和文物,语言和文字也彻底断了几代。
他们不敢提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虽然他们声称那东西有三千多年历史,然而事实上,那东西是禁止科学家检测的,尤其是东方科学家。事实上,整个西方文明的考古,大部分都是禁止东方参与的,这与东方考古邀请全世界参与考古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也代表着自信与否。
至于木乃伊,发现至今,竟然没有人对它做过碳14断代检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