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1/2)
汉朝时的兵书很多,很杂乱。韩信和张良曾序次兵法,从一百八十二家著作里删取要用,留三十五家著作为兵家顶尖著作以藏,后来在诸吕之乱中兵书被吕氏盗取。
之后根据西汉时刘歆编写的图书目录“七略”,东汉班固在《汉书》中编写了《艺文志》,“兵略”载有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种分类。
其中共有五十三家、约八百篇军事著作,涵盖了吴起、韩信、孙武、商鞅、项羽等汉朝以前几乎所有的著名军事家著作。
且不说这些兵书的学习难度,单单是要集齐这些兵书,一般的家庭就根本不可能做到。
这个时代,真正的名将大多还是文官出身,然后转的军职,大多以中郎将等高级军官为军职起点。如卢植、皇甫嵩等。他们出身好,家境优渥,兵书俱全,也能同时习练武艺,才能做到文武双全。
像董卓这种出身低,以中下层军官身份作战,沙场上杀出来的将领,在主流眼中还是边鄙武夫。
汉朝没有像宋朝《武经七要》一样的朝廷出版“军事教科书”,何进也不指望这些大多出身下层的莽夫能懂多少兵法,勇士大会招的也不是两千石的中郎将。是以考核项目只能是作为兵家必学的基础“孙武十三篇”。
此时,武夫周泰苦着脸,显然是对这些题无可奈何,所有字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不行了。蒋钦却兴致盎然起来,奋笔疾书,满心欢喜的认为自己能一雪前耻。
而其余人中,许褚咬着笔杆,一脸茫然;乐进皱眉苦思;曹洪满脸笑意;还有一些人径直趴在案上不动了。
高台上,刘备笑道:“只是《孙吴兵法》,云长倒还读过一二,若是范围再广一些,恐怕就难了。”
关羽是河东解人,亡命奔逃到涿郡,然后被当地游侠头头刘备收留的。刘备自家藏书也不多,关羽显然不可能读过很多兵书,倒是把一本《孙吴兵法》钻研的滚瓜烂熟。
曹操笑道:“操府上尚有不少兵书,玄德若有需要,不妨取之。我等即将出京,却也带不走多少。若放在府内,则京城的未来……还不若就此分之,以免将来毁于一旦,追悔莫及。”
刘备也不客气,拱手道谢。李澈差点一把扯掉胡子,曹孟德这算资敌吗?关羽又要加强了,这恐怕将来才会追悔莫及吧。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夫为将者,当智、信、仁、勇、严并有,一夫之勇难敌万军之势。勇士之名,不可授予莽夫,今合三项结果,选十六勇士于御前争锋,并策问应对。
河东关羽,字云长;魏郡乐进,字文谦;
雁门张辽,字文远;河东徐晃,字公明;
沛国夏侯惇,字元让;沛国夏侯渊,字妙才;
沛国曹洪,字子廉;沛国许褚,字仲康;
泰山于禁,字文则;九江周泰,字幼平;
河内韩浩,字公嗣;沛国史涣,字公刘;
……”
听完十六人名单,李澈眼睛都亮了,恨不能将这十六人尽皆招揽。此时,落选的吕韵和孙慎走了过来,吕韵一脸忿忿,孙慎却是一脸古怪。
还不待孙慎开口,李澈迫不及待的问道:“优游,可曾照做?”
“回禀李君侯,慎……依照君侯吩咐,共与四十余名参赛者交流,有十余人不愿入羽林军做小兵,愿追随君侯,只求一屯长之位。”孙慎面色古怪地说道。
曹操和荀攸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澈,都想着赛后慢慢招揽,谁知道这厮直接安排参赛者“暗箱操作”,先下手为强。
李澈也不管这两人神情有多异样,摩挲短须,笑道:“只有他们愿意可不行,还得经过我等考核。另外……与这十六人可有交谈?”
“是卑职无能,仅仅说动了那韩浩,其是河内人,武艺不精,倒是精通兵法,他自言御前比试定然在末位,恐怕难为郎官,愿与君侯相商,再做决定。”孙慎有些愧疚,这是他的第一个任务,却自觉完成的并不好。
“无妨,无妨。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十六人哪一个不是心高气傲之辈?能说动一个韩浩,已经足称大功了。”
能入前十六名的都是真正的豪杰,许褚天生神力,关羽、张辽、于禁等人兼资文武,就算是曹洪,虽然力气不行,但由于家世不差,其在兵法韬略和武艺上比起一般人有着绝对优势,都是很难被现在的刘备招揽的。
孙慎能说动韩浩,确实是意外之喜,韩浩大小也是个历史名人,其才能是有保障的。
就是当他的直属上级要小心,史载他为夏侯惇部将,夏侯惇被假降的叛将挟持。此人坚决不与绑匪妥协,言称不可为一将军而纵贼,断然下令出击,也因此得到了曹操的称赞。
因为曹操的忘年交,故太尉乔玄便有“不允盗请”之名,坚决不与绑匪妥协,为了抓住绑匪,甚至不顾自己儿子的性命。是以曹操很是欣赏这类果敢、无私的行为。
此时曹操只觉得心里一空,却不知为什么,只是笑道:“恭喜玄德又要得一豪杰。”
又注意到李澈古怪的眼神,疑惑的问道:“明远有何事?”
“不,无事……”李澈摇摇头,他只是突然想起来曹操对韩浩的评价,历史上韩浩的才能和功劳足以为一方大将,在讨伐张鲁后,其为中护军。有人希望能留韩浩镇守汉中,都督诸军,曹操坚决不肯,称“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