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卫觊(1/2)
河东郡,这片土地在近年来饱受摧残,南匈奴、白波等胡虏贼寇多以河东为根基肆虐,本来还算繁华的河东郡如今已是满目疮痍。
但此地的战略价值却不会因此而减少,北接并州,西靠雍凉,南倚黄河,东连河内,正是四战之地。掌控住河东,往西便是左冯翊,可入关中;往北则可入并州,东接河内,后勤亦是无虞,可谓是进军关中的绝佳跳板。
当日晋封魏王后,河东便成了刘备的封国之地,随后先有董昭,后有荀攸,两名重臣先后来到此地,其意已是昭然若揭。
马韩二人之所以有些按捺不住,也是担心刘备进军关中后,凉州叛军再难掌控三辅。唯有先刘备一步,才能坐稳关中来抗衡刘备。
河东郡治安邑县,曾为战国七雄之魏国的都城,也是华夏大地上最早的一座大城,因为第一个王朝夏朝正是定都于安邑。史载禹王之子夏启弃阳翟故地,西迁至此建都。
魏惠王时期,由于安邑地处秦、赵、韩三国之间,很容易受到军事威胁,于是放弃安邑,迁都大梁。安邑失去了特殊的地位,渐渐泯然于众。
然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底蕴仍然不可忽视,险则谈三国之间,若论其优点,亦是三国之交,四战之地。
由于历史悠久,河东有着不少的高门士族,安邑卫氏,闻喜裴氏,襄陵贾氏,皆为仕宦之家,又因匪寇横行而多募人自保,轻易不可妄动,故而董昭与荀攸二人只能慢慢安抚,宽严并济。
好在卢植讨伐白波,在河东留下了不小的声名,士族多有服膺,借着这份关系,河东各族倒也不怎么抵触刘备。
一些人也认为刘备必将是未来的胜利者,开始了先期投资,纷纷向荀攸和董昭自荐,以表忠心。
安邑卫觊,字伯儒,少有才名,以博学著称,只是久不出仕,荀攸来到安邑后听说了他的才名,亲自登门拜访,以才学折服了卫觊,征辟为魏王府掾,而卫觊也全心为荀攸提供帮助,在掌控河东的过程中献策良多,被荀攸倚为臂助。
当收到自雒阳传来的消息后,荀攸甚至没有先通知河东太守董昭,而是第一时间唤来了卫觊,想听听这名博学之士的看法。
“离间马腾和韩遂,使凉州自乱,再出兵关中?”卫觊微微沉吟,反问道:“这是何人之策?”
荀攸笑道:“这重要吗?”
“若出谋划策之人地位高隆,下吏也好收敛些,否则……只能说此人过于天真。”
荀攸险些没有笑喷出来,哈哈道:“卫将军李明远过于天真,魏王说过、本相说过、前大司马刘伯安公也说过,你是第四个,不错!不错!”
卫觊猛的咳嗽了两声,尴尬的道:“这……”虽然他不惧权贵,但以下犯上终究不是什么好事,更何况是得罪当朝位列前三的重臣,一个不慎,家族也会受到牵连。
大人物的脾性素来难以揣度,当年大将军梁冀向扶风人士孙奋借钱五千万,士孙奋只给了三千万,兄弟二人被梁冀拷打致死,家财尽没。
荀攸似是猜到了卫觊所虑,摆摆手,无所谓的道:“不妨事,李明远毛病不少,但就一点好,素来能听得进谏言,你这话若是当着他面来说,只要言之有物,不仅不会触怒他,说不得还会被引为知己。”
“卫将军竟有如此心胸?”卫觊感慨道:“当真是国之将兴,贤臣盈朝啊。”
“所以你不必顾虑其他,直说你的想法便是。毕竟河东靠近关中,你对那边的情势也更了解一些。”
卫觊略微斟酌了一会儿,抚须道:“卫将军之策,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马腾与韩遂的矛盾确实是可以挑拨的,毕竟二人看似亲密无间,但一山岂容二虎?
只是进军关中之事还是谨慎为好,三辅之地连带凉州,都是与中土隔绝之地,马腾与韩遂虽可称枭雄,实则并无大志,守户之犬罢了。即便如今觊觎三辅,也只是图自保,苟安乐,无雄天下之意。并非朝廷当务之急。
只需厚加爵赏,小心安抚,只要没有大变,则关中无虞。待到关东安定,群逆束手,再扫荡关中也不过是反手之间的事。若是贸然进兵,恐怕会激起他们同仇敌忾之意,届时恐成祸患。”
荀攸蹙眉道:“三秦乃王者地,秦以关中为基,并吞六国,可见其根基之雄厚。若是弃之不管,难保没有后患。”
“国强非地强,乃人强。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秦始皇奋六世余烈,百余年明君,才有并吞天下之能,马腾韩遂,犬彘耳,何以能与秦君相提并论?
以益州为例,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如今刘焉坐拥益州,魏王可有将其放在眼里?宝地易心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也。”
荀攸抚掌笑道:“好一个国强非地强,乃人强。听君一言,茅塞顿开啊。本相会将你的意见上报魏王,请雒阳群臣再做讨论。”
“荀相!”卫觊有些吃惊,他只是一介掾吏,本以为荀攸只是听听他的看法,却不料这位魏相竟然真的准备采纳他的意见。虽不能决定,但那也是因为关系国策,需要刘备来决断,这份信任当真是沉重无比。
荀攸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言之有理,于国有利,便是金玉良言,何必以身份来论?不过这其中还有一处关碍,卫将军并非是准备以讨伐逆贼的名义进军关中,若出师之名有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