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直指端区(1/2)
“上钩了!”
麦考伊的肌肉紧绷到了极致,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正在拉响警铃,但其实,表面慌乱丝毫没有撼动内心镇定,所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准确来说,猎人终于等到猎物上钩了,他的脚步,完全没有紊乱:
后撤步!停顿!假动作传球!回位!再次后撤步!
所有的所有全部都是战术套路,以传球动作来掩护传球——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灵感源自于野猫队在下半场的进攻战术,屡屡以四分卫作为诱饵,吸引防守前线球员往前压上,因为四分卫的延迟出手,就连线卫和角卫的注意力也往往会往前移动,站位重心难免出现变化,进而为外接手创造机会,当四分卫出手的时候,后场能够赢得更多对位优势和接球空间。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四分卫可能置身于危险之中。
现在,长角牛队也正在使用类似的战术来制造出传球空间。
下半场以来,野猫队的防守前线始终保持上步施压的战术,本来就实力相对薄弱,迫使战术层面需要更加激进,这也使得野猫队的整个防守线上步压得非常厉害,每一层防线都在相对应地提前站位,自然而然地,后场必然空虚。
所以,马克-布朗选择了……长传!瞄准端区一击致命!
以麦考伊为诱饵吸引火力,然后假装传球出手,利用这名传球目标来转移注意力——如果情况危急就把假动作转变为真动作,将橄榄球传送出去;而如果橄榄球依旧还在麦考伊手中的话,则由他继续后撤步,进一步……放风筝。
用传球来掩护传球,最终目标是一箭穿喉!
马克-布朗的战术果决大胆,根据野猫队防守组的整体状态做出了调整,这也是麦考伊表示意外的原因——长传不是他的强项。
在球类比赛中,传球码数越长,稳定性和准确性也就越不稳;而橄榄球呈现出椭圆形,控制难度也就更胜一筹。
单纯讨论传球力量的话,拥有麒麟臂的球员不在少数,随手一抛可能就是七十码乃至于八十码的距离,挑战人类极限也不是不可能;但四分卫不仅仅是抛球而已,他们需要准确度,用准确的力量和准确的方式将橄榄球送到准确的位置,弧线控制、旋转控制、力度控制等等,全部都是严峻考验;更不要说还需要面对防守球员的干扰,乃至于抄截了。
职业联盟之中,优秀四分卫的长传能力平均在四十码、四十五码左右;而顶尖四分卫在巅峰时期则能够达到六十码、七十码左右,比如说,阿隆-罗杰斯(aareranning)、乔-弗拉科(joe-flacco)、本-罗斯里斯伯格(beer)等等。
现在,麦考伊就需要面对一次二十码的长传。
二十码,对于长传来说是最低门槛,但真正传球过程中,很难做到准确的二十码,往往会稍稍拉长一些;再加上防守锋线的碰撞,而且麦考伊还需要把自己当做诱饵,这一切都为长传增加了不确定性。
麦考伊也难免有些紧张,神经完全紧绷起来。
“危险!”
麦考伊的视线余光可以看到坎贝尔已经挣脱了进攻锋线的口袋保护,蛮不讲理地朝着自己撞击过来,尽管这就是预料之中的局面,麦考伊还是能够感受到危机感,稍稍一点不注意,计划可能就被打乱。
麦考伊可不想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后撤步!
快速后撤步!
麦考伊以一连串的后撤步调整脚步,快速拉开自己与坎贝尔之间的距离,但坎贝尔却不依不挠地追了上来。
一个前冲,但脚步踉跄;一个稳定,但脚步后撤。
如此一来一往之间,两个人之间勉强保持着两步左右的空间,坎贝尔暂时还没有能够形成有效撞击。
惊涛骇浪之中,麦考伊试图用视线余光捕捉一下后场的局面,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继续持球,让防守球员的重心纷纷上前,进而为外接手创造更多条件;但坎贝尔的上步速度着实太过凶狠太过残暴,以至于麦考伊的视线受到严重干扰,不要说观察了,就连喘息时间都没有。他必须先专注自己。
麦考伊有意识地将脚步稍稍停顿片刻,似乎后继乏力一般,眼看着坎贝尔就要朝着自己正面冲撞过来;但这一次停顿,却让麦考伊赢得了调整重心的时间,抢在坎贝尔发力飞扑之前,右脚用力蹬地,推动着身体朝着左侧横向冲了出去,然后就可以感受到一阵飓风从自己的右侧狠狠地横扫而去。
呼啦!
如同一记响亮耳光一般狠狠扇在了头盔之上,因为太过凶狠,以至于麦考伊的身体重心似乎都微微晃动起来。
麦考伊牢牢地屏住呼吸,借助着惯性顺势逃脱,然后……交叉换步!交叉换步!交叉换步!连续三次交叉换步才让自己的身体与脚步稍稍稳定些许,整个球场的传球视野重新宽敞明亮起来,但时间紧迫!
坎贝尔第一次前扑没有能够完成擒抱,脚步踉跄了两下,但他依旧没有失去重心,随即就如影随形地再次追了过来。尽管麦考伊先发制人抢占先机,但他也仅仅只是赢得了片刻喘息时间,远远没有到皆大欢喜的放松时刻。
更何况,还有一记长传需要完成。
此时麦考伊才发现:状况紧迫!
因为持球时间过久,整个进攻锋线都已经被彻底冲破,防守前线球员七零八落地在视线里持续冲撞着,除了坎贝尔之外,周围六码七码左右的空间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