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是知青(20)(1/2)
周曦月学习很有天分,对相关内容理解的也很透彻。
刘教授见她孺子可教,就教她制备复合肥料的方法。
钾肥制作技术还是十几年前化学家侯德榜研制出来的,现在也只在全国各地开了四五家工厂。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周曦月心想,复合肥市场现在一片空白,只要她想,她随时可以利用这一份制备技术赚钱。
刘教授这么信任她,把重要的技术教给她,周曦月无以为报,只能更努力的学习,才能不负两位老师的期盼。
周曦月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进步惊人,李教授和刘教授都很满意,认为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因为是人才,所以更加珍惜。两人都认为应该最大程度的挖掘她的潜力。
现在去上工农兵大学是耽误她,两位大佬亲自列了书单,编写了教材,要让她的学识实现从高中生到硕士生的巨大飞跃。
不过在这之前,周曦月要去红星村指导种田工作。
公社领导非常重视,听说播种的时候会莅临现场。
周曦月写了一份详尽的计划表,她借着农科所的关系,牵线让村里买了复合肥。
村长开始有所疑虑,买化肥要花这么多钱,都能抵上粮食产量增长的钱了。
再一个,化肥这个东西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人们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更别提是关乎庄稼丰收的大事了。
但他是拗不过周曦月的。
红星村周围从没见过化肥的影子,别的地方就不一定了。
周曦月记得刘教授说过有些地方用尿素袋子做裤子,这还是领导干部才能穿的时髦东西。
既然东西已经流行开来,也没什么阻止它的理由了。
何况她的计划书将红星村的土地状况,土壤肥力,追肥时间等写的清清楚楚。麦种是从农科所借来的能防治病虫害的药液浸泡的,并从中挑选出粒大饱满模样好的麦粒做种。
以往地里没有施有机肥,浸泡种子的药液只是草木灰为主料制成的纯天然药剂。
今年有了很大进步,周曦月已经认定今年的粮食依然会大丰收。
村长自己很忐忑,虽然儿子和周曦月一如既往的镇定,他还是心慌。
时不时给儿子写信诉说忧虑,况且周曦月的计划书规定麦子长成前要施四次肥。村长懂的过犹不及的道理,就想着周曦月是不是弄错了。
万一弄错了,来年村民们吃什么?
虽然周曦月是可靠的人,但没有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人认证,村长还是怀疑周曦月的能力。
还有,计划书上步骤复杂,平时下地就很辛苦了,还要承担额外的活儿,乡亲们都有些埋怨。
周曦月在村里呆了一个月,和村民们一起下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庄稼施肥的好处。
总算把村民安抚住,让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
还让他们记住了肥料的好处。
等一切事完,她突然想起来李文兰。
李文兰被要到城里的单位指导种田,第一年增加产量是会增加。
可是到了第二年,土壤肥力不够,也会出现和她一样的困境。而李文兰没有经过进修,遇到这种情况,在书上也找不到解决办法,肯定会担忧。
怎么说她也是李文兰的领路人,不能对她的困境置之不理。
周曦月就写了一封长信,连同自己给红星村土地制定的计划书一起塞进信封,邮寄给李文兰。
说到李文兰,突然又想起昌莲萍,当时两人约定好,周曦月给她寄吃的喝的。结果最近一段时间太忙,一忙就忘了这件事。
她连忙买了一大堆吃的分成两个包裹,一个给李文兰,一个给周曦月。
信寄出去之后,她在红星村呆的时间也够长了,事情也告一段落,她回到农科所继续工作。
学习的日子过的很快,不经意间红星村就传来了粮食丰收的消息。
李教授很感兴趣,说要随她去看看。
刘教授也要随行。
麦子丰收这一天,红星村来了很多人,大家都想看看能不能延续上一年的奇迹。
亩产超过五百斤,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红星村真的找到了好办法。
村民们拿着镰刀在田里热火朝天的割麦,周曦月感慨的看看自己的手,原先还有种地磨出来的茧子,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
可想而知的,她现在的割麦速度也和别人不能同日而语。
她就不捣乱了。
一行人站在田埂上看人割麦,麦子暖烘烘的香气漂浮在空中,让人觉得分外安心。
刘教授全程看着周曦月和红星村的人说话,小小的年纪,气势不小,全村的人都听她的话,看来很有威信啊。
刘教授就想自己教出的学生能干这么大的事儿,尤其是天赋卓绝,关心民生。看着农科所新一代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他也算后继有人了。
经过三天的晾晒,麦子亩产已经出来了,平均亩产近六百斤。
李教授听到突然一愣:“不应该啊,我们万分小心看护的麦子,亩产才七百斤。红星村的土地只经过简单的修整,肥力都是化肥提供的,为什么产量会这么高?”
他立刻去找村长要麦种,麦子就是普通的麦子,不是他研究的杂交样本中任意一个。
李教授拿着麦种心事重重的走了,周曦月还要留下来参加公社书记开的庆功宴。
她不喜欢这种活动,好不容易脱身,回到农科所就见李教授望着小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