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不够冷血(1/2)
五十名剑士出师,罗长风将此事汇报给了勾践,勾践自是大喜过望,立马召来那五十名剑士,要当场考较他们的本领。
勾践又另召来五十名未学罗长风剑法的剑士,命他们以木剑相斗。
罗长风随意点了一名一代剑士,命他出战,勾践也点了一名看上去高大健壮的剑士。
谁知那一代剑士请命,要以一敌五,勾践自无不允,见那剑士有如此底气,勾践心下欢喜无限。
一场拼斗,仅十余息,五名剑士完败,第二名剑士又上,他要打八个,依旧得胜。
第三个勾践命他打十个,虽然自身也中了几剑,最终却依旧胜了。
不过到此,勾践也大概了解了剑士们的实力,以一当八便是极限,若是以真剑相拼,那剑士定然早已死在对手剑下,也就不存在以一敌十了。
不过罗长风解释,他训练出来的剑士,单独一个仅能以一当八,但他们的剑法可形成剑阵之势,配合之间施展,威力更强。
勾践顿时又来了兴趣,命一代剑士以四敌四十,果然完胜,如此一来,越国五千剑士,便可抵吴国五万大军。
范蠡也罗长风之剑法,乃是苦修十余年得来,这些剑士不过学剑年余,便有如此战力,若多给他们数年时间,越国剑士定能无敌于天下。
勾践一听正是此理,不由大悦,当场给罗长风赐金五十斤,五十名剑士,一人赐金五斤。
勾践勉励了几句,便让剑士们退下,随即召来一众心腹,宣布了一个消息。
原来是吴王夫差调集了吴国九郡兵马,准备大举攻伐齐国,命勾践派兵相助。
“诸君以为,我等该派兵多少为好?”
范蠡上前一步,道“大王,臣下以为,三千甲士足矣,我国一向示之以弱,在夫差心目中,我越国兵不过万,若派兵太多,不免教他存疑,若太少,又不显我越国诚意,三千之数正合适。”
勾践闻言缓缓点头,赞同道“范大夫所言极是,却不知,何人愿率兵前往?”
一名相貌威严,颌下有一缕长须的中年官员上前,抱拳道“禀大王,臣下愿往,由臣下率兵前往,夫差定以为我越国无将可用,可令他更加放松警惕。”
罗长风识得他是大夫诸稽郢,官拜司马,执掌全国兵马,罗长风都在他的管辖范围,放在后世,便等同于国防部长。
越国有五大夫,分别为范蠡、文种、诸稽郢、逢同、皋如,有三中军将(亦称元帅),分别为罗长风、畴无余、泄庸。
而除了诸稽郢这个司马与三中军将,范蠡文武双全,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换言之,越国光是帅才便有四员。
至于罗长风,众人虽未见过他的统兵之能,但就凭他那一手天下无双的神剑,便可堪称将才。
勾践听了诸稽郢的话,欣然道“此言大善,准。”
安排好出兵事宜,众文武便即散去,诸稽郢自率三千甲士奔赴吴国,其他人亦各司其职,紧锣密鼓的发展越国,为日后攻吴做准备。
罗长风每日上完早朝,前往剑士大营点卯过后,便将一应事务安排给手下将领,自己却与阿青牧羊唱歌,琴瑟和鸣,好不快活。
也有人看不惯罗长风那一副“尸位素餐”的模样,私底下向勾践弹劾了几次罗长风。
勾践派人查了查,发现罗长风虽大部分时间不在大营,但军中事务却安排得井井有条。
且如今所有剑士都在跟随五十名一代剑士练剑,并无什么需要罗长风特别关注的,也就听之任之了。
那些弹劾罗长风的官员却不知道,罗长风此举正合勾践心意,不勤于军务,表示他没有野心,得过且过。
若罗长风当真是勤于军务,与剑士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他心里反而要犯嘀咕。
罗长风这样胸无大志,不思进取……挺好。
那些自以为兢兢业业,劳苦功高的官员不懂揣摩君王心理,见勾践丝毫没有问责的意思,只道是罗长风深得大王宠信,哪怕是毫无作为,大王也不予怪责。
不过他们也只是出于好心,希望罗长风在其位,谋其政,为越国发展出力。
反正罗长风每日陪夫人牧羊游玩,与他们也无碍,又没得罪他们,他们见大王都不怪责,也就不再去自讨没趣了。
而在罗长风每日陪阿青牧羊游玩,给她讲故事,悠闲度过了大半年时,夫差已大胜齐国,凯旋班师。
诸稽郢率领着残余的千余甲士,带着夫差的赏赐归来,勾践询问此战过程。
诸稽郢将此战巨细无遗的向勾践禀报,原来诸稽郢到吴国后,夫差便令他与自己留在中军督战,使吴将率领三千越甲,作为诱敌之军,前往送死。
一战下来,由于越甲死伤惨重,齐军不知其是诱饵,全力追杀,结果遭了夫差埋伏,大败亏输。
勾践与众越国文武俱是听得义愤填膺,但暂时又只能忍下这一口气。
勾践哀叹道“夫差视我越国人如猪狗,不将我越国儿郎性命放在眼中,然寡人不仅无法为儿郎们报仇,反而要带上贺礼,前往恭贺吴国大胜,寡人……寡人……”
范蠡安慰道“大王莫悲,将士们的血终究不会白流,待得灭吴之日,再来祭奠将士们英灵不迟。”
罗长风此时想的是,若他现在就去杀了夫差,剧情改变度定然低不了,当下上前一步,沉声道“大王,末将愿往吴国,取夫差项上人头,以慰将士们在天之灵,以末将之剑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