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预见大势(1/2)
戏志才一行三人刚到屋外,就见苏秀已经打开房门,立于门口,笑吟吟得望向三人,拱手道:“志才文若深夜来访,在下实在是万分荣幸,”苏秀看了一眼跟在戏志才旁边的小男孩,微微有些诧异,“这位莫不是颍川书院中盛传的小神童郭嘉?”
其实苏秀原本是没注意到白天郭嘉有跟着戏志才一起的,当时大堂内人确实比较多,郭嘉个子还小,在人群中确实不怎么显眼,况且石韬之前有说过戏志才和荀彧,并没有提到郭嘉,苏秀也没有多想,谁料郭嘉竟然跟戏志才一起来了。
原本此次颍川之行只是想请庞德公帮忙题个表字的,来到三国时代也有好几年了,他也深知表字对于这个时代的人的重要性,倘若有名家帮忙取字,对于日后的仕途和在大世家中的影响力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偶然间和石韬的相遇,让他有了早点结交戏志才荀彧的想法,如果可能的话,他想要现在就把这个时代最为出色的谋士武将都收为己用,如果现在能够把戏志才和荀彧都收归账下,那么他绝对会不遗余力去做。但是他很清楚那是不可能的,不说现在他什么都没有,就算有一定的势力和地位,当下黄巾起义还有五年时间,天下未乱,他没有个好的理由来留下人才,所以他当下的想法就是留下个好印象,方便后面的招揽。
戏志才三人没想到苏秀竟然在门外恭候他们,有些吃惊,戏志才拱手道:“有劳苏兄久候,这位确实是郭嘉,苏兄可别看小郭子只有九岁,但是他才思敏捷,就是戏某也自叹弗如,而且小郭子对于兵法策略仿佛有种天生的直觉,时常会冒出一些我们都为之惊叹的奇谋来,好多次我们在演武时候都差点着他的道。”
苏秀没想到郭嘉还在孩童时候就有这般的能力,九岁就能让戏志才他们在策略上万分小心,但是仔细想想也不为过,毕竟郭嘉历史上和戏志才一样也是而立之年便早夭,如果不是天赋卓绝的话,历史上又怎会留下如此的浓墨重彩。
苏秀脸上的惊诧一闪而过,伸手一请道:“神童之名郭嘉确实当之无愧,几位里面请,我已劳烦广元兄温得好酒,备下了一点下酒菜,咱们边吃边聊。”说罢引三人来到后院之中,石韬和徐福早已在后院等候,等四人落座之后,徐福才问道:“苏兄,福很好奇你是怎么确定志才兄和文若兄晚间一定会来,还确定是在三更时分的?”
闻言,苏秀和戏志才对视一下,说道:“还是劳烦志才替元直解惑吧。”
“那忠便献丑了。其实苏兄在和忠对话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日间听闻有人在教堂之中对句大败我颍川书院,忠出于好奇便问苏兄志向,苏兄在吟诗之前便三鼓掌,意思是三更时分再深谈。而如果没有足够打动我的一番言论,我肯定也不会赴约,所以苏兄借助七律道出他志在平定边塞的豪迈气节,除了苏兄对我们这些文人的脾性很了解以外,也看出苏兄是个很自信,有抱负之人,尤其是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让忠热血沸腾,故此才会深夜造访。”
苏秀心里微微叹气,多亏了贺知章和王昌龄两位唐代诗人,让他能够在这些前朝大贤面前装装逼,不过前世作为商人的他,脸皮也是很厚的,否则他的生意也不会风生水起。
看着徐福一脸钦佩的模样,苏秀轻轻一摆手,说道:“志才过誉了,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秀早年拜师习武,便是因为鲜卑年年寇边,我大汉凉并幽三州之地百姓深受其害,某虽不才,也愿能像卫长平(卫青,封长平侯)以及霍骠骑那般驱除鞑虏,护我泱泱华夏。只可惜现在大汉积弱,某也没有功名在身,投效无门,当今戍边之人也没有几个能够真正一心为公之人,故此行来颍川,一是烦请庞德公帮忙取表字,二是听闻颍川素来多才俊,想要听听各位才俊对天下的看法。”
一番话让戏志才看出苏秀的抱负,当然有一点点本事就觉得天下无双的人多了,说的好听点叫做傲气,难听点就是夜郎自大,戏志才从白天的认知看来,觉得此人应该是满腹经纶之人,但是此人从他进门到现在没有一点点文人自居,反而以武人自傲,给人的感觉并非狂妄自大之人,而是处处透露出自信,隐隐有种久居上位者的气质从眉宇间透射出来。
于是,戏志才深吸一口气,问道:“日间见苏兄满腹经纶,思虑严谨,想必也是读书之人。依苏兄之见,当今天下大势如何?”
苏秀一听,正题来了,这是要考校自己,如果应对得当,很有可能就此为招揽戏志才埋下浓重的伏笔,如果回答不好,很有可能留下比较差的印象,那么便会被这三人拉入黑名单,以后估计都不会投效于他了。
“志才文若你们有所不知,某生于常山一个小村庄,村子里虽说不至于衣不蔽体,饥不果腹,但是家家户户都没有余粮,加上周围山贼肆虐,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幸得师父带上山教我习文弄武,师父从不嫌我出身贫寒。也没嫌我资质驽钝,将他那一身本领悉数相传,为的是希望我以后能够保家卫国,护我华夏。从常山到颍川,一路看到太多的饥寒交迫的百姓,就像看见我自己乡亲父老,但是我现在无力帮他们度过困境。”
苏秀神情略显落寞,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接着说道:“这一路我还听说出了个太平道,施药画符,拯救黎民百姓,其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