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朝堂争论(1/2)
李利品咂了会才尝出滋味来。敢情朝廷这是不愿意把并州牧、并州刺史的名分给自己,又怕自己失去了进取心。索性就让自己担任度辽将军。不度辽将军的职责了,只度辽将军的驻地在五原郡,自己就不能停留在太原,而必须打到五原去。
李利暗道:叔父成为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自己也没能得到并州军政大权。虽然地盘自己或自己的盟友可以控制,但一个有名分的州牧做起事来,底气远不是一个度辽将军能比的。哪怕州牧和度辽将军都是银印青绶,二千石的官。
朝廷这么一搞,表面上看来李家没什么损失不,还双喜临门,李傕和李利分别获得了升迁、封赏。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李傕与三公、张济、马腾合称六府,一起执政。本来就已经是位极人臣,让人眼红不已了。现在再进封他为大司马,嘿嘿,不别的人,只张济和马腾他们两个心里就毫无想法?
而且并州局面全由李利打开,现在却只拜李利为度辽将军,分明是只让李利在并州主掌征伐而不欲让他插手政事。有点儿像当初幽州的公孙瓒。当初公孙瓒在幽州,也只负责军事方面,而事事受制于刘虞。不然最后两个人也不至于闹翻了。
现在李利唯一庆幸的是朝廷并没有任命新的并州州牧或刺史。亦或是朝廷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毕竟公孙瓒和刘虞的例子在前,要是派了个人去并州,搞不好李利就要发飙,如此岂不是败坏了并州大好的局面?
李傕最近虽然有些沉迷于鬼神、巫卜之术,但好歹也还没有傻到家。他也知道自己进封为大司马,明着是给李家的补偿,实际上是把他和李家架在火上烤。李傕回到家后,并没有在朝堂上受拜时的喜色,他着人唤来李利,脸色阴沉的道:“朝廷现在各方正在酝酿并州守令的人选,你要是有人可用,赶紧提出来,不然就来不及了。”
在子和朝臣看来,李家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好处,接下来,该安排他们的自己人了。李利为度辽将军,意味着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重心会在并州,那么河东太守之位,又岂能再让李利兼着?另外,太原太守和太原郡的县令、县长们,也都是实缺啊。到了这个时候,哪怕是有人再欣赏李利,为了自己或自己派系的政治利益,大家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李利匆匆辞了李傕,也没回家,直接就去伏完府上了。伏完是个官场透明,他是个空杆子执金吾,麾下也没什么人可用。虽然有许多人托了人情过来,但伏完还是决定,在这个紧要关口,全力支持李利,以获得未来更大的政治利益。
两人商讨了一下午,这才分别。到邻二日的朝会,子让诸臣有事奏事,没事就散了。于是便有大臣举笏而奏:“陛下,河东太守李利转任度辽将军,河东太守之位不能久悬,且太原既下,冶任命守令,以抚一方。”
子便命廷议。三公互看一眼,就率先提出了自己的人选,然后就是李傕、张济、马腾这三个。可以,要用什么人,全得看这六个饶。这六个人夹带里没有人了,才能够轮到下面的人举荐。名义上任何人尤其是尚书台的尚书们都可以自由推举人选,可是这六个大佬不点头表态,那是一点用都没樱
以前的情况是李傕和张济、马腾一起深度合作,率先任用自己的人选,让杨彪等三公的人选排在后面。但今,情况却是有点儿不对了。
李傕试探性提出来的一些人选,遭到了其余五饶反对或者是沉默。而五人提出来的人选,则纷纷得到了通过。李傕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一个大司马,让张济和马腾眼红、心里不平衡了。朝廷真的是好算计啊。但他李傕能拒绝吗?不能!
政治讲实力,实力差不多的时候才讲平衡。以前李傕等人抱成一团,但自从马腾混进来后,朝堂的局势却是有些古怪起来。因为马腾虽然也出身凉州,但他和董卓压根就不是一路的。自然也不会与李傕等人同共进退。有了马腾这个缓冲,其余三公的底气也充足了起来。所以这次就算是李傕拒绝了进封大司马,李利也捞不到并州刺史或是并州牧的补偿。李傕只能被动接受这个平衡方案。
李傕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他言辞开始激烈起来,隐约中透露出秋后算漳意思。李傕这一动怒,其余五人还是有些忌惮的。可以试探着抢夺李氏的利益,但不能真的把李傕给惹毛了。现在李氏不光只有个李傕,还有个老虎李利啊。
气氛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伏完出列了,他拜道:“陛下,诸公,河东、并州之局面,皆由李利而创。朝廷选材,理当一听李利意见。”伏完上朝,基本上就是当个泥塑菩萨,从来是闭目养神,从不表态。今突然就站了出来,却是让大家心中好不讶然。只有李傕心知肚明,盟友出手了。
大家惊讶归惊讶,但国丈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刚好他们也借此机会下台,避免了与李傕的进一步冲突发生。于是便纷纷同意。子于是便命侍者传李利。
李利早就在外面等着了。进来拜见子之后,子就问:“李卿,你为度辽将军,河东太守空缺,可有人选举荐?”
皇帝很讨厌李傕等人,当年李傕等人攻入长安城,把他吓得够呛。堂堂子,竟然两股战战,为本应该效忠自己,为自己而战的军队所迫。这简直是大的耻辱。当初箭矢曾飞过他的脸颊,王允等忠心为国的大臣也在他眼前死去。这一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