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4章 祭天称帝(1/2)
11月11日,邺城,建章宫。
话说在冉闵准备登极称帝,进行开国大典举行的前几日一直是阴雨连绵,说来也怪,在冉闵请示神灵之后,天气逐渐放晴。
到正式举行登极称帝的那一日,空气清新,阳光普照,确实是个让人喜笑颜开的好日子,利于举行重大活动。冉闵感觉这就是上天在批准他当皇帝,是个好兆头,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之下,登上了漳水河畔的祭坛称帝。
称帝的仪式是极为繁琐、枯燥的。
华夏自古以来,讲求“天权神授”,每一次的起义都要有个名头,是上天的安排,所以建立新朝之后,就要举行开国大典,里面的程序和规矩非常复杂,而且容不得半点失礼,因为这是影响国运的大事。
在华夏历朝君主都深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也在开国大典中得以体现出来!
帝王是上天选出来的,是国家的君主,所以自号“天子”。
而冉闵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祷告上天”。
当日,冉闵身穿冕服,繁琐而又华丽,充满了一股肃穆之气,王霸之气的冕服!
冕服是汉服的一大种类。
而汉服的纹章及其丰富,周礼“以纹为贵”代表了汉文化的信仰和习俗,千古的服饰文化思想之表徵,勉人向善,在在充满尊天、隆祖、明礼、尚义之义涵。
黄帝的黻衣是最早的带有纹章的上衣,黻即指两色相背的纹章。
而冉闵此时身上穿的就是大裘冕。
配十二旒冕,中单衣,大裘、玄衣纁裳。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共十二章,又称十二章衣。
冉闵在万众瞩目之下,亦步亦趋地登上了设置在漳水河畔的祭坛。
这祭坛便是圜丘坛。
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称为“露祭”。
祭天陈设讲究,祭品丰富,规矩严明。在圜丘坛共设七组神位,每组神位都用天青缎子搭成临时的神幄。
上层圆心石北侧正面设主位--皇天上帝神牌位,其神幄呈多边圆锥形。
第二层坛面的东西两侧为从位——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牌位,神幄为长方形;神位前摆列着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
单是盛放祭品的器皿和所用的各种礼器,就多达七百余件。
上层圆心石南侧设祝案,皇帝的拜位设于上、中两层平台的正南方。
圜丘坛正南台阶下东西两侧,陈设着编磬、编钟、鎛钟等十六种,六十多件乐器组成的中和韶乐,排列整齐,肃穆壮观。
冉闵随即跪到拜位上,一副虔诚而肃穆的模样,恭恭敬敬地三叩九拜过后,便接过了在一侧的内侍递上来的诏书。
不受禅让的皇帝,其开国仪式是十分繁琐的。譬如魏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的时候,只需要做足几件事情就够了,但冉闵可不能这么敷衍了事!
“臣冉闵,祷告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
“狡焉石氏,怙乱穷兵。流灾肆慝,剽邑屠城。始自群盗,终假鸿名。自永嘉以来,晋室南迁,衣冠南渡,宗庙倾覆,胡人入华,中原膻腥。”
“闵累世为将,委身羯胡,戮力十载,终辟四方,施民乐土,使民有所依,老有所依。兹尔大邦,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忘历代先祖之遗志,承蒙厚爱,天道不弃,人心向吾。”
“今闵立国、称帝,改朝换代,望皇天后土庇佑,赐我百姓不受刀兵之苦,不受胡虏之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祭天之后,冉闵又开始祭地,即“祷告大地”。
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立国之本,是生养人类的土地。
虽然天地人的概念比较宽泛,但要祷告和祭祀的对象却很具体。
于是历朝历代都要“立社稷”,在以后这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社”指的就是“土地之神”、“稷”则是“五谷之神”。
因为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社会,土地是国家之本,立国之基,所以“社稷”的祭祀是重中之重,一般都是“设坛为社”,坛上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放置“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的土壤覆盖,也就是所谓的五色土。
按道家学说:东方乙木属青、西方庚金属白、南方离火属红、北方葵水属黑、中央戊土属黄。
这象征着一统江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以冉闵又从祭天的漳水河畔跑回了建章宫。而随从的也是臣民,还有各国前来观礼的使者。
冉闵与董巧巧待在十二匹白色骏马拉着的车驾中,大眼瞪小眼的对视着。
董巧巧很是乖巧地给冉闵捶腿,还脸带笑意地道:“大王,累了吧?”
冉闵舒展了一下筋骨,说道:“那是。幸亏寡人的身子骨硬朗,不然还真的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过了今日,一切都会好的。”董巧巧宽慰着。
“……”
“大王,还有几个步骤?快完成了吧?”
冉闵摇摇头道:“还早着呢。先是祭天,祭地,还要祭鬼。”
“大王,这祭天祭地臣妾知道,可是这祭鬼是什么?”
“祭鬼,就是祭祀先祖。称帝三件事,第三件事就是祭鬼!”
冉闵淡淡的道:“除了天地之外,还有祀鬼,就是祭祀先人,因为皇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