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院试一天(2/2)
一首要求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一首要求双调五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赋,实际就是散文加议论文。比起时文来没有固定格式,唯一的要求就是爽朗通畅、言之有物。
这对颜子卿来说,更是没难度《治平赋》:“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按习惯,在第一次开门之后,在众人诧异、佩服的眼神中,颜子卿第一个走出考场。
“这么快!”车厢中传来惊呼。
“你一直没离开,守外外面?”“嗯,给你准备的笔墨好不好用?”
“很好用,没看我这么快出来么,全耐笔墨了……”“真的!……”“嗯!”
卫孝听着车里没营养的话,默默赶车。
下午的明经、墨义;诸子技。
和往常一样,和白送分一般,颜子卿运笔流畅,不到半个时辰便全部完成。
明经墨义是儒家经典,诸子技是百家之言。这两科考试就是按问即答,把儒家经典和诸子经典补齐,实际就是完形填空和问答题。
完全考记性……涉及的经卷上千,内容上千万字,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能叫人痛不欲生。
颜子卿答完题,仔细检查一遍放下毛笔。
因进来的早,这个考场一多半都是杭州考生,放眼望去,基本都是“同学”。看着左侧满鬓白发、冥思苦想的于北溟,颜子卿笑笑,悄悄把自己试卷放到书案最左边。
考试这东西,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个孪生兄弟:作弊。从古至今、从外国到天朝到异世界,颜子卿怀疑若是有外星人,一样有考试就会有作弊。无他:高风险、高回报——利益。
在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颜子卿不介意照顾照顾自己的“师弟”。明经墨义这样的题,答案是固定的,就算被人抄了结果,也没人敢说作弊。
给谁看不是看,给自己的“师弟”看,能多考点分,何乐而不为。没多久,身边“师弟”也理会到了颜子卿意思,只不过脸色白了又红、红了又白,看与不看间挣扎,貌似下不了决心。
“先生!”突然,脸色开染坊的于北溟毅然做声,大声叫着考官。考官由云中城府学教谕等人担任,应声而来,走到于北溟身前。
“见过先生”于北溟行礼之后,指着颜子卿:“颜师兄试卷太过靠外,学生抬眼便能看见;除学生外,其他学子亦能看见,学生想请颜师兄把试卷放好,莫给我等犯错机会!”此话一出,满堂哗然。
“肃静!肃静!”大喝两声,好容易才镇住堂中学子们嘈杂的声音。考官一脸不敢置信的询问于北溟:“他是你师兄?云州颜侯?”“是的!”“你也是杭州学子,这科中府试者”“是的!”“你们熟识?”“是的!”
重要的事情,考官证实了三遍。证实完面前的人就是云州大名鼎鼎的“血衣侯”颜子卿,告状之人确实是他师弟,考官心中一万句“马麦碧”堵在嗓子眼里,吞不下吐不出,难受至极。
不光是考官,就连全考场一百多考生知道来龙去脉后都不敢置信:天下间还有这样的煞笔?特别是坐在颜子卿身后的几位师弟,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
考官半天没做声:“他放在哪让你看了?”“没有!”
“他故意给你看的?”“应该不是!”
“那你别看,非礼勿视即可!”“不行,这样学生和周围的师弟们心绪不宁!容易犯错。”
“你当不知道此事便可”“怎可如此,天知地知众人皆知!”考官正式确定这位学子就是个“脑残”。不管考官,所有人都认识了这个“脑残”。
想要定颜子卿的错那是不可能的,试卷摆在那里,又没给你看,怎么算也怪不得颜子卿身上。可你作为“受益人”,愿看就看,不愿看不作声便好,这样嚷嚷出来,叫什么事?
此人还是颜子卿的“师弟”,脑子抽到何等地步才能这样做?
颜子卿身后几人因身在考场无法说话,若在外面恐怕早就跳起来帮颜子卿和自己出气。你不看没问题,“大师兄”给弟弟们谋点福利,你站出来把锅给砸了!让所有人饿肚皮:小人!
“颜侯,您看?”监考也不再废话,征询颜子卿意见。这种事,根本没法处理。
“我知道了,坐下继续吧!”后面一句是给于北溟说的。于北溟见颜子卿把试卷摆正,点点头,继续考试。看他坐下后一脸坦然样子,仿佛做出什么重大人生抉择似的。
考官继续在考场上巡视,脑海中继续想着这件仙葩轶事;学子们回过神,再次回到自己考题;颜子卿和于北溟身后几人,咬牙切齿。于北溟没受到影响,这几人这科是废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