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白话第一编年史》

恋上你看书网(630ks.com)

首页 >> 白话第一编年史 () >> 卷二 周纪二(1)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630ks.com/175982/

卷二 周纪二(1)(1/2)

显王

元年。齐伐魏,取观津。

赵侵齐,取长城。

三年,魏韩在宅阳会盟。

秦国在洛阳击败魏军与韩军。

四年,魏国侵伐宋国。

五年。

秦献公在石门击败三晋联军。斩首六万。周王赐之王者之服。

七年。魏国在浍地击败韩赵联军。

秦魏在少梁交战。魏军大败,魏国公孙痤被俘。

卫声公薨。子成侯立。

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秦献公薨,子孝公立。这年孝公已经出生二十一年了。当时河山以东,有六大强国,淮泗之间,又有十余个小国。楚魏与秦国接壤,魏筑长城,自郑国的滨洛之北有上郡,楚国自汉中南有巴,黔中。都把秦国当作化外之人对待,摈斥他,使他不得与中国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想要强大秦国。

八年。秦孝公下令说:“当年我先祖穆公,在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亲自封为伯号,天下诸侯都来相贺。为后世开创基业,是多么光美的事。后来因为国家多难,来不及顾及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之地,这是天大的耻辱。献公即位,迁都跞阳。将谋东伐以复穆公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感念先君的意愿,常常痛彻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寡人将与他裂土分茅,共享国家。”

于是,卫国人公孙鞅听说孝公出了求贤令,就西行入秦。

公孙鞅,是卫国公室旳庶孙。爱好刑名之学。曾在魏相公孙痤手下做事。公孙痤知道他的才能。还未来得及向魏王推荐,就一病不起。魏惠王前去慰问病情。魏王说:“公叔病重,万一不讳,我的江山社稷该怎么办?”

公孙痤说:“臣府中的中庶子公孙鞅,年龄虽小,但有奇才。希望君侯可以将国家委托给他治理。”

魏王低头不语。公孙痤见了说:“君侯如果不用他,那就杀了他。不要让他们跑了。”

魏王点头而去。

公孙痤又找来卫鞅,对他说:“我先君后臣。先向君王推荐你。君王不用,我又让他不用你就杀了你。现在我告诉你,你快逃走吧。”

卫鞅说:“君王既然不用你言用我又怎么会用你言杀我呢。”因此并不逃走。

魏惠王从公孙痤家出来,对左右说:“公叔病糊涂了。先令寡人重用卫鞅,继而又劝寡人杀了他,岂不是太不合常理了吗?”

卫鞅既至秦,通过孝公的嬖臣景监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孝公大喜。和他一道谈论治国大计。

十年。卫鞅欲变法。秦国人不喜欢改变。卫鞅对秦孝公说:“老百姓不可与谋始,但可以与乐成。谈论至德的人,往往不合于民俗。希望能成大功的人,不需要向众人求谋。所以圣人讲究的是只要可以强国,不必只以现成的法度为准,应该有所改变。”

甘龙说:“不然。按照前人的陈法治国,官吏熟悉而民众才得安宁。”

卫鞅说:“平常人安于旧俗,治学者又囿已知的知识而不求改变,这样的人,让他居官守法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于他议论法理之外的东西。有智慧的人作法,愚钝的人就会受制于此。贤能的人更改礼制,不屑的人就会为礼法所拘束。”

孝公说:“说得好。”于是就用卫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于是就定变法之令。令民众五人为伍,十人为什。定连坐之法。告奸者与斩获敌首的人同受上赏。不告奸者与降敌者同受罚。有军功者,根据军功大小受赏。无辜私斗的,根据轻重接受刑罚。举国上下,不分老幼,都要忠于本业,因耕织多得收入的一体受赏。追逐小本末利以及受穷的,都要受罚。宗室之中非有军功论赏,不得入为公籍。申明尊卑爵秩等级,设定服饰服色,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贵也不能穿华丽的衣服。

法令制定了,还没有公布。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南门,立一根三丈之木,发布榜文说,只要有人能将此木移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老百姓都忧忧疑疑,没人肯动。于是又改口说:“如果谁肯把此木移到北门,赏五十金。”有一个人心动了,就试着将木头移到北门,结果马上赏给他五十金。

于是下令。新法施行数年,有数千人来到国都,诉说新法的不便。于是太子犯法,卫鞅说:“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就故意违反。太子是君嗣,不可施刑,可给他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加刑。”从此后秦人都争相遵守法令。新法施行十余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老百姓勇于公战而耻于私斗,乡邑大治。

当初来京师说法令不便的人,这时又跑来京师宣扬法令的便益。卫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之人。”将他们都迁到遥远的边关去了。从此老百姓再没有敢私自议论新法的了。

司马光说:信誉,是为人君的大宝。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不能使民,非民不能守国。因为这个缘故,古代的帝王都能做到不欺四海,称霸的人也知道不欺四邻。善于治国的人不欺民众,善于治家的人不欺其亲。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正好相反,他们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至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亡。昔日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这几个人并不是完人,而商君尤

状态提示: 卷二 周纪二(1)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