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昙花一现(1/2)
姜无名故意忽略了夏话中那句:“两个弟弟志不在江山。”在他看来王朝虽只是昙花一现,但那是正统,当初他辅助夏无殇平定天下,为的不是封妻荫子。
姜家传承千年,在凤栖大陆上一直有着超然的地位,没有哪代帝王会挑战姜家,凤凰王朝末年,民不聊生,他追随着夏无殇,为的不过是天下苍生。
本来姜家的女子是不会嫁入皇室的,可当初他不忍心拆散一对有情人,而且他也没想到夏无殇会那么快就平定了天下,并登基为皇。
既然已然成为事实,他就没想过要去改变什么,可世事总是难料的,王朝迅速的泯然与凤栖大陆,他的二女婿却成了天下之主,而他的小女儿却成了皇后。
他没有感到与有荣焉,反而对这样的局面感到心痛。
姜家经历千年的风风雨雨,每一代家主都将姜家打理的很好,偏偏到了他这里出了这样的事情,让他成为不忠不义之人,他怎会允许木长青坐在那高高在上的位置上?
他的两个外孙还小,外孙女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却是女儿身,最终还是要成为别人家的人。
他在等,等两个外孙长大,将来的事情就未必会随着他们的心意而走了。
姜无名苦笑的拍拍夏的小手,点点头却什么也没说。
转移话题,姜无名跟夏问起科考的事情,一直以来入朝为官的都是举荐即察举制,如今东方王朝却开拓了一种新的考核官员的制度,即科举制,这让姜无名很感兴趣。
作为世代书香门第,又是天下读书人膜拜的姜家,作为家主的他嗅觉是及其灵敏的,他从属下那了解了一些,但他还有很多疑问,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女一定知道其中的关节。
当初夏想将纸张的制作和印刷术交给姜家,可被东方宇截胡了,如今东方扬又采纳了她的建议,真的在东方王朝推举科举制度,她虽佩服东方扬的魄力,但对外祖父的愧疚却是真的。
当年在凤凰王朝被推举出来的那些官员,很多都是曾经拜读在姜家门下,官员都以是姜家门生为荣,好似只有得到了姜家的认可,才能理直气壮的做官一样。
科举制度的推广势必损毁部分姜家的利益,当初纸张的发明和印刷术的推广,就已经打了姜家的脸,如今再次被打脸,夏不对姜家愧疚,她就不是姜无名疼爱的外孙女了。
于是夏斟酌用词后,详细的将自己当初与东方扬的谈话,一五一十的说给姜无名听。
夏当初跟东方扬说起自己的那些想法,没有指望东方扬会全盘采纳,但她那时就是想让东方王朝强大起来,她有自己的考量,并非显摆自己前世的所知所学。
只有东方王朝真的强大了,她夏才能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才能一步步达成自己报仇雪恨的愿望。
即使她现在对姜无名有所愧疚,但依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现在看来,东方王朝绝对是她最有利的靠山。
且她提出了科举制,也不单纯是将科举制照单搬出来,而是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如何规避科举制的弊端,如何优待专业人士,如何从民生的方面考量人才。
在她看来一个不懂得怜悯众生的人,即使做了官,也不会是一个好官,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也不会是一个好官。
所以她在跟东方扬说起科举制的时候,加入了很多个人的想法。
东方扬颁布的科举制考试内容里,不但靠学子文章、时政等,还加入了一些民生的内容,让夏感到很是欣慰。
一方面是自己的想法被认可,一方面是能造福百姓,夏怎能不欣慰?
姜无名几个人没想到,闻名三国的科举制竟然是夏提出来的。
姜无名是震惊,震惊自己小瞧了自己的外孙女,倒是一点也没有怪罪夏的意思,心里对夏不是男子更加可惜了。
姜无名深知科举制度若能推广开来,天下读书人就有了一条新的出路,不会受到局限,同时姜家在凤栖大陆上的地位也会受到冲击。
但长远看来,科举制度对姜家来说也有好处,处理好了,姜家在读书人的心里会更上一层楼,这就看他这个当家人如何抉择了。
姜守礼是姜家儿孙,他深知科举制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这两年帮助夏办事,他一直以为自己的表妹只是在经商一道,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却没想到她有这样的才能。
调到幽冥山庄的管家和管事都是出自紫衣山庄,言语中,他能看出来,他们这些人对紫衣山庄的崇拜,对夏的推崇。
在他看来再正常不过,紫衣山庄和夏给了他们新生,他们就应该懂得感恩,现在看来他错了,他小瞧了自己的表妹。
夏永平和夏永安倒是没什么意外的,长姐还笑谈道:如果你们两个去参加科举,也定然会夺得状元的。
二人在仙源空间里呆了十多年,有时候长姐也会教他们如何种地,教授他们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他们累了的时候,也会拿起工具种地,收割庄稼。
无聊的时候帮助长姐养殖珍珠。
开始的时候他们不理解,因为那些活计,只要长姐或者追忆一个意念就能解决的问题,长姐却要他们亲手去做,后来长姐告诉他们,她不想自己的两个弟弟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长姐说:作为一个人,无论身处什么位置都应该懂得,一针一线、一饮一啄皆来之不易,在你享受你的身家给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