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巡抚(2/2)
。颠簸的轿中,元默又一次捧读圣谕,纸上满是崇祯手迹,各地巡抚一年也难见一次,因为圣旨与奏疏上的批复多是内阁拟的,这叫票拟,而对奏疏批复的修改叫批红,是司礼监太监拟的,最后以批红为准,所以太监的权势高过内阁。而皇上的手喻叫中旨,许多官员对中旨是不买帐的,认为有违祖制,但如果,中旨要办的只是一个微观事物,而不是增加赋税这种大事,则中旨的威力是巨大的。刘洪起便是这种微观事物。
圣谕道:“于临颍,西平,两番襄助官军剿贼,又招集流亡,修筑堡寨,全活甚众,所献滑轮弓亦军国重器。然有大谬不然者,凤阳之事,凶锋触于陵木,此人何以未卜先知?据闻,此人与死贼闯塌天多所瓜葛,有无丧心降贼情状,事前与贼合构凤阳之难,事后据以邀功,若如此,滔滔之逆,肝肠大坏,朕不能不为之痛恨。该员需细密察稽,明白奏闻。但有蛛丝之迹,协同擒拿。若否,该员前番保举此人为经济之才,经济二字抑为制器之误?且数召不至,拿捏尖酸,小人情状。该员需细究此人底细底蕴,将其所知悉述以闻。不奉传召,姑饶这遭,若仍违顽藐抗,扭解来京究问。该员知道”。
密谕里的该员,指的是元默。元默仔细琢密谕里的文字,丧心从贼,若是官员,则会说偷生降贼,滔滔之逆,肝肠大坏,都没问题,但后面的朕不能不为之痛恨,皇上痛恨一个小民?这是把刘洪起当人物了。此人数召不至,指的是元默召刘洪起赴省,写了三封信,刘洪起虽有回信,但就是不去。最后一行的扭解来京究问,扭解一词说的多是犯官,小民还不配用这个词,陈奇瑜便是被扭解去京的。看来,万不能伤刘洪起性命。这份密谕里说了凤阳之事,临颍之战,西平虎背坡之战,还说了滑轮弓,但有一件事没说,就是张家口通敌晋商,此事刘洪起是通过崇王上达天听的。刘洪起的目的就是向崇王要钱粮,向元默要官职。所以元默还不知道崇祯已抄了张家口晋商。此外,现在是二月,距凤阳之变仅一个月,历史上的今天,崇祯还不知道凤阳祖陵被打了个洞,只知凤阳府被杀掠得惨重,而祖陵被打了个洞,被漕运总督瞒报了,这也是漕运总督兼凤庐巡抚杨一鹏被弃市的原因。仅仅是没保护好祖陵,杨一鹏还未必会死。而现在,由于刘洪起事先通报,崇祯已于一个月前派员去凤阳调查,并查明祖陵被泄了王气,随即便有了这份给元默的密谕。
蒙古马,莲明铁盔,青绦腰甲,吊线裙甲,倭刀,真皮撒袋,拓木弓。官道上,马步军兵不知有多少,由北向南游来,到了二郎寨坡前。路边摆着把椅子,上面放了一只碗,碗里是高粱饭,高梁上插着几只冒烟的白棍,元默来得迅疾,刘洪起根本来不及礼仪上的准备,也可见刘洪起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如果寨门楼子里有蚊香,他也敢拿蚊香迎接巡抚大人。刘洪起跪在路边的那张椅子后,官兵簇拥着一台大轿从他身边行过。
“你就是刘洪起?”,一员将官立马在刘洪起身旁。刘洪起抬起头,“小人便是”。那人看了看刘洪起,道,那弓为你所制?“正是”,将官道:“好个物什,孔明复生也无此才”,说罢打马去了。
几十骑闯进二郎寨,随即是几百个步座,寨中人心惶惶,孙名亚立在寨墙上叫道,郑二,还不将兵器放下,又招呼寨丁都将兵器放下,话音未落,官兵便奔上了寨墙。一顶八人抬大轿进了寨子,在军兵的簇拥下进了大宅。大宅院中一片赶喝声,快让开,快将物件收起来,莫挡路,莫冲撞了大人。在堂屋里织布的妇人被赶了出来,官兵将织机挪到一旁,又寻来几张椅子摆放了一番。院中,大轿立起,元默身着锦鸡补服出了轿子,他环顾四周,看了看堂屋里的织机,厢房里的木工,院中的纺轮,以及满院惊恐的妇女老头,吩咐不得惊扰百姓。
而若元默去的是璞笠山,见着的是铁匠,硝磺,炼炉,铳杆,钻杆,各种说不上用途的金属部件,他又是另一番观感了。
元默并未往堂屋去,他一间间屋舍巡视起来,他问一个妇人一天织几两纱,妇人回道一天一两,元默心中盘算,一两织一两纱,活儿偏轻,便问还做甚什么,妇人回道夜间还需识字,若是一月能识二百个字,则一天可少织一钱纱,元默噢了一声。接着,他又转进第二排屋子,吩咐开门,看了看粮仓,之后去了后院,看到了上百个伤者。他捏了捏伤者身下的床褥,又与伤者叙谈了几句,得知多是老虎背一战断了手脚的土寇。元默又问起前几日郑乐密出言不逊引发的流血,一个看护细细学了郑乐密的话,元默大笑。
元默出了大宅,到寨中巡视,他进到一户一家,方欲与人谈话,忽听街上有人喊冤。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