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6年 熹平五年3 安学书坊(1/2)
有过几日,成本的书籍已经出来了,茶铺也盘下来收拾妥当了。太学也已经重新开始运转,在蔡邕、卢植等大家的主持下,刘备他们加班加点的,在太学编写“熹平石经“。终于在年初将这熹平石经的第一批石刻落成,立于太学外。自打石刻落成之日起,大学外每天都被寒门学长所包围,初春的寒冷并没有抵挡他们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的渴望。一个个手拿着竹简抄录。而现在还住在卢植的府内的刘备,一边估计经文的编写,一边顾着书坊的进展,两边操作起来也是越发不便起来,想想要让自己的书籍能在洛阳城内大卖,还是需要找老师帮忙才行。当下想了些托词,就去内堂找卢植。
见刘备一脸凝重的来找自己,卢植率先开腔道“备来找为师为何?”“老师这几日可见那太学外的学子呼?”“见过了,学子勤勉乃蔡大家书法伶俐。“熹平石经”又是旷世之作,过来临摹实数正常“”老师说得是,但也难为了那些学子。晚冬苦寒,吾见到不少学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还孜孜不倦的抄录蔡大家的文笔。甚有所感,而今涿郡张扈又遣人过来于学生相商书籍贩于洛阳之事。弟子并不愿多于商旅来往,然此乃学生生计又肩负先祖厚望,不敢不应。“
卢植一脸凝重得突然打断道”你是想让为师多帮你找些抄书匠?好找,文笔像蔡大家的实在难寻。”“那倒不是,弟子新寻一秘法。想于老师探讨下可行否,此秘法当可能让蔡大家文笔传阅天下。”卢植马上来了兴趣“你道说说看”话了,刘备丛生后掏出一小块,木雕然后拿出一卷纸和墨将墨汁均匀撒在木雕上。然后把纸盖上,深深压上。不出几秒,纸张上已经盖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了。
卢植一直安静的看着,直到文章密密麻麻的出现在纸上,且文笔清晰。卢植接过纸张还在那观赏纸上的文字,刘备当即就又印刷出来一份。两者近乎一模一样。捧着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纸“徒儿,这法可有名讳?”“学生见印章有感,本法为印操作为刷名为印刷术”“印刷术!此法深好!此法深好!随为师一起去拜访蔡大家,定让此法造福于人。”
当下卢植就带着刘备往蔡府走去,蔡邕也奇怪为何卢植这回这么急急忙忙。当卢植把印刷术用的木雕和刚才印刷的纸张一起给蔡邕看的时候。当下蔡邕也不淡定了,一直呆呆的拿着纸张。刘备见时机已成当下说道“备自幼爱学,然天下才学书籍非一个寒门子弟所能参阅。备手上另有一套造纸秘术,想廉价配合此法成书。望蔡大人能主笔此印,备知道“熹平石经”初立,于圣上交代的64块还相去甚远。然士子们抄录之艰难,备十分联系,本不愿劳烦大人写这“熹平石经”的字版,然大人的笔法才学深受士人推崇。非大人这种德高望重则难以推广。备愿拿出其中一二得利,往大人成全。“
对蔡邕这种有了一定地位的文人,对于声明的传播的有时候比官职来得还要强烈。多少名人高士选择不必要得愚忠赴死还不是为了身后名,蔡邕这样的文人又怎么能躲得过这名声的诱惑当下就同意了。接着和卢植刘备商议排版,刘备坚持书本前面写上抄录笔法的作者。并坚持以蔡邕为主,蔡邕当然不好自己收全功,一定要刘备到要加上卢植的名字,刘备又怎么能拒绝。卢植再三退让,最后架不住刘备和蔡邕的美意一起在模板后面留下了大名。
第二日,刘备就将蔡邕抄写好的“熹平石经”第一版的蔡邕手抄木雕,带回了城外的成书坊,书坊开始全力以“熹平石经”为主进行印刷。不过两日,第一批书本连带着平常的论语等,出现在了太学边上原来的茶馆中。只不过,此时的茶馆已经换了一个名字由蔡邕亲笔提写的名字“安学书坊”。
新书的上市,很快就吸引到了在抄录“熹平石经”的学子的注意。而此时,太学外面的慕名“熹平石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临摹的同时,终于有人发现,不远处不知何时多了个书坊。而且,有学子还在其中发现了蔡大人的手抄本“熹平石经”。于石刻上的文字一模一样,一下子安学书坊就火了起来。
原本那些寒士并不多关注这等书籍,因为纸制书籍并不是他们能买的起的。不然也不会自己来临摹“熹平石经”,而且大部分寒门学子用的还都是竹简。不过当他们知道价格后就彻底震惊只是一张纸张的价格,只需50钱。何等廉价,用同样的纸做成一本书的话,起码要500钱起。那可是但绝对不是他们负担不起的。在自己负担的起的前提下,拥有一本蔡大家的手抄本。这绝对是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
就这样,蔡邕的“熹平石经”在上市之初就火爆异常。同时,学子们也好奇为什么书的著作会是两个人。虽然卢植的大名在儒学界并不掉份,于蔡邕也算平齐。但手抄本时代,哪有两人同抄一本的说法。作为这安学书坊的明面当家张熊三,虽然被不少人问起。但都以自己只是商家所回绝了,张熊三在来时边被自己父亲嘱咐多做事少说话,这一点他却没有做好。
虽然纸张的详细情况,他肯定是不会说出去的。但他对刘备却是非常钦佩,能在家道中落时奋发图强则皆是不宜。再则感谢刘备让他主坐门店,对他而言,以他这个年纪就能当上掌柜。那也是刘备抬举他,也说明自己跟着刘备做事绝对没错。这样一个好主公,夸赞一番有何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