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十七无形之力(1/3)
巍峨佛寺是很多善男信女向往之地,在感受了挫折、喧嚣之后,会渴望来此感受一份宁静、一种禅心。
垌清寺作为鸡笼镇甚为著名的佛寺,处于青山拥簇、泉水叮咚之中,而且距镇上仅有十里之遥,理所当然的成为镇上人十分喜爱去处。
这当中最多的是去上香的善男信女,也有很大一部分为了游山玩水,但归根结底都好像离不开一个目的,就是感受佛门带来的那份宁静。
但却另有一种人,他们好像并非为宁静,而是为了祈求平安。
张重景就是这种人。他每次收到大笔钱财,都想到寺中来“布施”,达到佛祖保佑他继续“顺风顺水”的目的。
他这次收了黄翠山的粮票,没有急着去安排布防海盗,而是立即回家打点准备到垌清寺“布施”之物。
对于这些,他堪称“轻车熟路”,仅仅一个下午,就准备好了大批物品,次日一早就带上随从、六名婢女车轿一路往垌清寺而去。
到了寺前,他不敢贸贸然入去打扰,而是先派随从进去恭恭敬敬的向主持了训禀报。
这下了训犯难了,寺院接受布施是理所当然的,但张重景每次布施的物品都是出奇的贵重,让他隐隐感到这些物品有点来路不正,佛门清静地,怎能接受这些来路不正的物品?但在拒绝的时候,又总感觉好像不能直接说出对物品来路的怀疑,而除了这样,却又没了拒绝的理由。
对于张重景的“布施”,每次都是象征性的收一点点,但就是这象征性的也让他深深感到不安。
佛门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看待事物不分大小。那么对待来路不正的财物,即使是接受一点点也让他感到很不安。
有了上几次的经验,他觉得这次必须婉拒,哪怕是一点点的“布施”也不能要。但张重景是镇上的长官,他也不敢怠慢,迅速的想了一下主意之后,立即吩咐有请,并亲自步出寺门恭候。
张重景得到有请的消息,当然满心欢喜。他先是亲自燃香在寺前各处香炉恭恭敬敬的上了香,入寺前也只是向着了训笑了笑,立即“扑通”跪在菩萨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大礼,这才与了训进去聚话。
“这次下官备了数十匹布、银两若干以为寺院之需,还请大师收下。”他恭恭敬敬的说。
“本寺与老衲心领张大人好意,只是这些是奢侈之物,佛门不宜接受,还请张大人带回去。”了训想好了婉拒的理由。
“大师这是哪里话,穿衣吃饭寻常事呀,怎能说是奢侈之物?还请大师将物品收下,以表下官一片佛心。”张重景笑呵呵的说。他来之时也想了这个应对拒绝之策。
“穿衣吃饭也有简朴与奢侈之分,知足谓之简朴,过则谓之奢,张大人布施佛门奢侈,本寺与老衲若然受之,则成了佛门罪人。阿弥陀佛,请张大人思之。”
张重景瑟了一瑟,这布施奢侈对佛门来说可是重罪啊!
这了训是怎么了?怎么一句话就好像让我似要得罪菩萨了?他想。
他是万万不能得罪菩萨的,他还要菩萨保佑他每次收受财物不会让上面知道,也要菩萨保佑他的仕途平平安安。
而了训的话,第一次让他深深感到“布施”也不能一帆风顺。
了训拒绝他,对他来说无异于是菩萨在拒绝他,那么菩萨拒绝他的话,是不是意味着他在哪方面得罪了菩萨,而菩萨也不会保佑他了?
他刚才笑呵呵的,心上也是信心满满,此时只能勉强挤出点笑容,说道:“大师是朴素之人是不可否认的,但下官一颗拳拳佛心,还请大师理解。若然大师觉得下官是在布施奢侈,那大师尽可将这份奢侈布施收下,然后分发给有需要帮助的百姓,或还可成为一段佳话。”他想不管了训将这些布匹、银子用于什么用途,只要收下了,他就能得到佛门的保佑。
了训不禁有点心动,这些布匹、银子的确是有很多百姓需要的。而以不正之财分付给百姓,算不算佛门之旨呢?
不管怎么样他都觉得有点不妥,但是不管怎么样,拒绝布施也让他觉得不妥,毕竟这是不正之财只是猜测,没有确凿证据。
当然,假若他能肯定这是不正之财,是肯定不会接受的,问题是他只是忖测,理直气壮的拒绝的确做不到。
他道了声“阿弥陀佛”,说道:“张大人有此心意,真是鸡笼镇百姓之福,只是屡屡让张大人破费,老衲心上怎安?”
张重景听到事情似有回环余地,不禁大喜,说道:“这是下官一份佛心,这些布施能得大师代为接纳,下官已是感激不尽,大师是不必有不安之心的。”
担心了训会继续拒绝,立即站起来,大声叫道:“将物品敬上来。”
这里是大殿一隅,殿中虽然香客留连,却有足够宽阔的地方待客。六名婢女各自捧着玉盆,盆上装着精美布匹。布匹折叠得很精美,每个玉盆上的布匹都有数尺高。虽然都是素色,但色度温润,都是上等布料。
另外两个随从抬进一个箱子,不消说就是银子。
了训吩咐几个弟子过来接收,找机会分发给有需要的贫困的百姓。在众弟子在接收物品期间,张重景好像是不失时机的又频频的向殿中菩萨行礼。
只要菩萨能够保佑,他就能平平安安的做他的官,继续收受八方送来的好处。
张重景在此送礼,长庆与乔衍却正在经受着极大的考验。
前一天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