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交拜(2/3)
缠住不放。主力不出,我部不退。”两百余骑,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虽然伤亡已然过半,柳三军令一下,所存者百十人却半点儿犹豫也没,当即呼喝上马。
柳三虽是乐工出身,但毕竟久经沙场,鼓舞士气自有一套,兜转坐骑,奔下土山,近至河边,来回驰骋,抽出马刀,与诸士卒高呼说道:“尔等皆为老卒,追随大将军已久。今天,是大将军大婚的日子。兄弟们,你们高兴不高兴?”百余人俱高举枪戈,齐声同喝:“高兴!高兴!”
“想不想送份大礼给大将军?”
“想!”
“既如此,随俺来。”柳三拨马就走,马蹄飞踏,掀起尘土。百十人尾随奔行。柳三骑术不错,一手揽辔,另一手把马刀收回,拿出长笛。他这长笛,乃是向来都贴身携带,形影不离的。放在嘴边吹响,一曲高昂激荡的调子,随风而起。诸军皆应之而歌:“断竹、续竹。飞土,逐敌!”
诸士卒,皆为沙场老卒了。谁人不知?这一去,十有**就是赴死。但是一则,因为邓舍在军中的威望;二来,也因为柳三平时爱兵如子。再有,这百余人,颇有得授“士”衔的,邓舍想要“养士”在行伍走卒中的想法已经初步地贯彻下去了,平时他们在军中得到的赞誉极多,也是爱惜荣誉。是以,多方面相结合,虽明知赴死,亦然是慷慨相从。
笛声远去,歌声远去。风渐变大,沙尘飞扬,渐渐遮掩住了他们的身影,消失不见。人已去,河水流。
一条小清河,横穿过北方的山东大地,奔流不停,汇向大海。那带着寒意的水波起伏,时不时会露出些许鲜艳的红色。这却是适才诸士卒在水中冲洗马匹、铠甲的时候,洗刷下来的血迹。如墨,洇入水中,散开来。与已然远去的、已经消失不见的士卒;与已被风沙遮掩的点点红旗,遥相呼应。在冷风中,在阴霾的天空下,这点色彩,似是唯一可见的暖色。
……
喜婆掀开了轿帘,罗官奴出来。依然在轿子前,摆放了两块地毯。又有“阴阳人”,也即道士之流,手拿花斗,斗中装着谷、豆、铜钱、彩果等物,一边念咒文,一边望门而撒。孩子们争相拾取。此俗,名叫“撒豆谷”,相传源自西汉,目的在于避“三煞”,俗云压青羊诸杀神。
争相拾取豆、谷等物的孩子们,人数不少,七八十个。不过,却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来的,而是由姬宗周等人提前便就挑选好了的。多数皆为城中豪绅家的子侄。不过,应邓舍的要求,也有一些小户人家的子弟。
能被选来做这个事儿,对士、民来说,也是一种荣誉。回头家中的大人与人说起,燕王大婚那日,去抢豆、谷的孩子中,便有自家的子侄,多骄傲。而反过来,对邓舍来说,这却也是对士、民的一个拉拢。
“君无戏言”。身为人主,一举一动都不能随心所欲。哪怕是大婚,具体到细节某处的安排上,也是都需得有深意在内。不过,邓舍身居上位者也有挺长一段日子了,对此,却也倒是早就习以为常。
他喜气满面,入了府内。接下来,就该拜堂。只是,却也还不能直接就去拜堂。还得有风俗与仪式走到。
罗官奴踩踏青色的地毯,行走入中门。中门处,摆放的有一个马鞍。由人扶着,她从马鞍上跨步而过。这一俗,行的是跨马鞍之仪,“鞍”与“安”谐音,取意祈求平安。此一俗,据说传自唐五代时期。
缘由当时胡人骑鞍马风盛,因此便有了此一婚俗。
随后,有人送上镜子,罗官奴做个样子,取镜照面。嫁人为妇,要注重仪容。“妇容”,也是妇德之一。自此非是女儿时,需要时刻注意端庄有礼。再往前走,到三重门。此处,需得请人开弓射箭,连射三箭。此一俗,也是与“撒豆谷”相似,为避神煞。
邓舍麾下,能射之人多有。但是这射箭,却也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来射的,邓舍选了刘名将。其实,他本来是想用鞠胜的,只是鞠胜出外传旨,尚未归来。所以,转而用了刘名将。刘名将,与佟生养交好,乃是邓舍得益都后,才入仕海东的。由他来射这三箭,算是代表了益都群臣。
刘名将三箭射罢。
他家本为女真人,虽是shú_nǚ真,迁来山东已久,但是骑射的功夫却没落下。三箭射得漂亮。弓如满月,箭如流星。引来旁观诸人高声喝彩。他拱手道谢,还了弓箭。邓舍拍拍他的臂膀,笑道:“见你射这三箭,端得利索,我却是后悔把你任职在了益都分院。来日若有战,你既有如此的武艺,可有胆量上去战场,用你的箭术来为我杀敌么?”
刘名将说道:“但凡主公有令,上刀山、下火海,臣不敢辞。”
“好!有志气。男儿当如是。”邓舍放声大笑。赵过等人也皆是笑。罗官奴走过三重门,入了新房。一路上,皆是从地毯上踩踏而过。拜堂之前,她先要在房中坐一会儿。此之谓:“坐富贵。”房中不能只有她一人,伺候丫鬟可在。此外,还得有个小孩子。大约便如“压床孩”之类的意思,也与“传代”相仿,都是想讨个好口彩,有婚后求子之意。
到了这个时候,罗家来送亲来的娘家人,就该要走了。不过在他们走前,有早就给其预备下的三杯酒要先喝过。此一俗,唤作“亲送客”。这个仪式,不用邓舍亲自去做,委托给亲戚就行。他没甚么亲戚,任务就交给了赵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