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被选中的同伴(1/2)
朱倬(z)字汉章,(1086年—1163年),闽县(福州)人。名门之后,是大唐武周时期宰相,朱敬则的十八世裔孙,在传到朱敬则的七世裔孙,唐户部尚书朱光启之时,爆发了汹涌的黄巢之乱,没办法,举家入闽躲避战乱,遂在此生息繁衍壮大。
但是吧,与许多世家大族苦恼的一样,子嗣是传承下来了,但是没有人能中科举当官,大家族没有进士,还妄称什么书香门第?直到他祖父朱敏中登科,这才避免了尴尬,朱倬的父亲朱庭佐在政和元年举为贡首,以恩荫得了一个职阶,但是吧,没有那么多差遣让官宦子弟出仕,所以他就租住国子监附近,一边用功读书,还能培养自己的儿子,岂不美哉?
朱倬吧,有点遗传他爹了。科举这种事,本身就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天赋努力都要跟的上,才能在数千人中出类拔萃,郡考也罢、三舍也罢,都是精中选精,学问积攒不够,就是考不中。朱倬作为官宦子弟,可以免试进外舍,但内舍就需要考试了,上舍更是难上加难,结业不合格会清退出外舍……然后一眨眼,朱倬30出头了。
王伦的小报社兴起后,郑国器、孙九鼎等人大力拉拢左右斋舍的太学生,看着挺有趣儿的,朱倬是较早一批加入的,写几篇街巷间传闻的小故事就能得稿酬,这不是提笔就来的易事吗?都是吃闲饭的小伙子、中年人,郊游宴饮都需要钱嘛!老跟长辈要,这不是啃老嘛!
所以消息传开以后,很多学生做了临时的供稿人,所以反推学生们外出采风,收集奇闻异事,回来编写赚生活费。
后来小报社被告发,大理寺追查过程中收录几次的宴饮参与者的名单,有二三百人之多,被张克公等几位重臣发觉,上书陈情,这才削去多半参与次数少的,得50余人的名单,包括朱倬在内,全部收监在斋舍内软禁起来。
学生很多直系亲属有当官的,都受到了影响……真是一段不想提起的遭遇!
直到天宁节前,赵佶大发善心,除了十几个主要人员,其余人等都解除软禁,这些学子才得出斋舍,很多人面有菜色、瘦骨嶙峋,来迎接他们的亲朋心疼不已,但有司强令:他们不得离开汴京,需按时点卯。住在本地的尚好,住在外地的无奈,只能走访旧友,借些银钱度日。突然回到人间,真叫人恍惚。
人都是同一批放出来的,所以点卯日子也一样,学生们三三俩俩赶到方圆斋对面的军巡铺,点卯具名之后却被要求去隔壁的隔壁酒店听候问话。虽然众人不解,但习以为常了,难道还能反抗吗?这里的酒店被高家匿名包下来了,准备了简陋的茶水让他们等待,杜公才则一个个叫进包厢里询问,每个人的年龄籍贯家口亲属关系营生都写的清清楚楚,杜公才挑选出合适的叫进来面试。
过了有十七八人,杜公才觉得自己找打了想要的同伴,就是这个朱倬!
朱倬正往外走呢,突然又被小厮叫住,“来来!杜观察叫你回来,让你的同伴先走吧,不用等你了!”
“啊?我?”朱倬不太懂,但还是折回来了,重新推门进来,看见杜公才已经收拾好了桌上展开的书册纸张。
朱倬小心问道,“杜观察,难道还是怀疑我?我与恁无冤无仇,是不会雇什么人加害恁的啊!”
啊?杜公才一愣,低头看看自己青淤的手腕,“原来你们是这样看我的啊!以为我被人打了,怀疑是你们干的?”
“难道不是吗?”
哼!杜公才没好气,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子见人啊!这还戴了狗皮帽子口罩,只露出眼睛,精细的绵手套,稍微伸展胳膊,手腕不小心露出来,被前面的学生看到了,然后就传开了呗!
“我的伤与你们无关,无须害怕。”杜公才把手腕重新藏回袖子里,“幸好你见过王伦一面…”
“那只是迎面而来看见啊~我也不确定那就是王伦,我跟恁说过了。”
杜公才道,“这个不重要,你只需要熟悉那十几人就好。”
“恁要我干什么?”
“你们都是鬼精鬼精的,我也就不瞒你了,我要带你去一趟沂州见王伦。纸笔在这里,写一封家书留下,不得透露任何字句,别搞什么藏头诗,我能看出来!”
朱倬感觉到了危险,“杜观察,难道写完这个就要走吗?”
“事关紧急,耽误不得。”杜公才的口吻不容置疑。
朱倬叹口气,挥笔写了两行:外出公干,父母勿念,不日便归,友人来寻请转达。
了事,杜公才便叫朱倬换了他带的衣裳,跟他离开了酒店,赶往高府交差。高尧辅亲自看准了,便把所需用物交给杜公才,一口密封的红皮小箱子不很沉,高尧辅言:临见王伦前一天,才能打开来看。
杜公才不敢问,朱倬便成了背箱人,在高府的外宾客栈休一晚。
正月初七,夜色森森,一开门寒气沁人,朱倬搓搓双手,迈步出来,随从互相催促着,鼓噪中小小的车队出发了……合着这都是来赶人的啊!真正的使团只有五个人?
杜公才能感觉到朱倬眼里的幽怨,把身子倒向里面,他也不想说话。
……
路途处处是萧瑟,马车奔跑一会儿换了车夫,听着娴熟的号子,朱倬这才意识到,这三个穿着军袍的人都是车夫啊!车夫护卫两用,真不愧是高家!因为昨夜睡的不好,朱倬很快昏昏沉沉,又睡了过去……被推醒时,周围一片黑暗模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