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父女见面(1/3)
思及往事,蔚蓝心中又难免有些伤感。但往事俱往矣,再是刻骨铭心,都比不得珍惜眼下更为重要,你可以怀念惦记,或是时常拿出来缅怀,却无法阻挡光阴的流逝,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如滚滚洪流,哪怕彼时再是山崩地陷轰轰烈烈,也抵不过时光的本质一去不复返。
白贝被蔚蓝说的怔住,虽觉得还是有些古怪,至少跟蔚蓝的年龄极为不搭,但人在面临重大变故之后,性格上多少都有些改变,更何况白贝并不了解之前的蔚蓝,再加上蔚蓝这些日子表现出来的沉稳和周全,便也不再纠结,只不好意思的咧嘴笑了笑,又给蔚蓝斟了杯茶。
这茶仍是雷文瑾之前准备的,蔚蓝对茶略有了解,当然这份了解也建立在她自小跟着爷爷一起喝茶的基础之上。
奶奶早逝,爷爷膝下只得父亲一子,又是老来得子,在父母亲去世之后,爷爷便辞了法学院的工作深居简出,爷爷早晚一壶茶,从她四岁开始,每次都会叫上她,早上的一壶茶多是给她启蒙,最初教读分解《三字经》、《千字文》,随着她年龄增长,慢慢变成《论语》、《春秋》、《左传》、《战国策》等等;傍晚一壶茶,则是讲解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茶叶的产地制作。
她初时并不懂得,但长年累月,任谁十年如一日的不断汲取同类型知识,到最后都会记住——这种日子直到她十六岁时爷爷去世,脑子里已经装了不少有关茶叶的知识。
这与她前世喝过的炒青、晒青、甚至是发酵茶皆是有所不同,看样子更像是直接阴干之后蒸压成饼,要喝之前也不是直接拿出来冲泡,而是需要先解茶,然后焙茶研磨,再用罗合筛茶,最后用沸水冲泡。
蔚蓝看着白贝一系列行云流水的动作,不由得微微挑眉,凌家虽在荣昌灭国之后被姜曙荣驱逐到折多山一带,但书香传家的底蕴和风骨却不曾丢弃,想必白贝也是从小受到熏陶,才会有如今这一手,否则以雷文瑾的脾性风格,翡翠岛上,定然无人教授这烹茶之法、
西北虽然山高,但官道却向来都是坦途,车轮声滚滚向前,车帘随着马车行进微微晃动,夜风清寒,顺着掀开的车帘缝隙钻进车厢,茶香弥漫在小小的空间里沁人心脾。
蔚蓝敛下思绪,端起茶杯轻轻撇去面上的浮沫,不甚明亮的灯光下,热气蒸腾烟雾微醺,杯面上浮沫细腻丰沛,在青瓷茶盏里呈现出淡淡的乳白色,垂下眸子浅啜了口,在舌尖细细回味,入口唇齿生香微微苦涩,但片刻后便是满口生津,随之而来的是淡淡甘甜。
“倒是好茶。”品其味鲜爽甘甜,约莫应该是春分之前的嫩芽,蔚蓝放下杯子,心中觉得有些暴殄天物,歪着头看了白贝一眼,似是随意道:“表哥这茶是在哪买的?还是自己种的?”
这世界虽与她之前所在的时空大不一样,但大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却是相差无几。在蔚蓝上一世所熟知的文献典籍里,茶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古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到近代和现代,更是并列为世界三大饮料。
历史上,茶叶的最早出现,是因为其清热解毒、提神醒脑、解油腻轻身体的药用功能,其后衍变成食疗功能。
西汉时,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思想逐渐传入,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门阀氏族统治阶级的提倡下开始大肆传播,唐时,佛教文化大肆盛行,唐太宗曾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建寺刹,并在大慈恩寺建立译经院,这一时期,伴随着大量僧侣修行打坐诵经,茶叶提神醒脑的作用日渐突出,逐渐开始兴盛起来。
白贝放下手中的铜铫,笑着道:“这茶倒不是买的,主子不知道吗?泊宜郡产茶,肃南王府每年都有喝不完的茶,这茶便是泊宜郡以西百里的百丈山所产。”
蔚蓝闻言凤眸微亮,扬了扬眉道:“产量高吗?我看这茶芽叶很嫩,每年能有多少?”穷则思变,蔚蓝虽于财富一项上并不贫穷,但她与蔚家军目前的境况不容乐观。她希望日子能越过越好,最好能挣脱朝廷的束缚,在面对皇室时能稳若磐石无所畏惧,那就必然要有十足的根基和底气。
早前决定组建镖局的时候,她就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等镖局发展起来,她必然是要涉足商途的。
至于到时候具体经营什么,她心里还没底,但大致也就那几样,西北气候严寒土地贫瘠,商业发展落后,若是想要尽赚富人的银钱,那是不大现实,但却可以从民生入手;瓷器、粮食、布匹和盐茶都是很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当下,这些必需品对老百姓来说俱是价格不菲,那么,她有没有可能另辟蹊径,以发展适应老百姓需求的各类商品为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蔚蓝向来行事谨慎,凡事未雨绸缪,蔚家军在萧关扎根多年,一时半会肯定是不会转换阵地的,那么,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更充分的赚足人心,发展一方经济,就需要尽快提上日程。
姜泽和谢琳包藏祸心,母子二人此次事败之后,必定还会寻找机会卷土重来,可他们什么时候来,会以什么样的方法,蔚蓝不得而知,她目前唯一能做的,便是加紧时间壮大自己。
历史上有名的边茶,是西北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曾经被皇室牢牢掌握手中,并用以控制边境局势,如今既知泊宜郡产茶,她未必就不能在茶叶上做些文章,像她手中这样的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