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军议(2/2)
达几十里的大营啊!敢以七百骑冲击,郭斌的胆子可真是大得可以!或者是这一场战役太过震撼人心,在皇甫嵩的眼中,郭斌一直是骁勇善战的猛将形象,而不自觉地将其智计和谋略忽视了。
当下,朗声道:“此言正合我意,那么该如何试探城内动向,还要劳烦各位拿出一个方案出来。”
听闻皇甫嵩此言,一众幕僚均在心中长长地舒了口气。郭斌则暗暗佩服:“皇甫嵩这话说得漂亮,既未追究在座众人的责任,更是一句话便将众人适才的失态遮掩过去,下面大家都要努力表现,为了拿下广宗城献计献策了。看来这人啊,无论原来是多么耿直无私,只要身居高位,定然不是只管往前冲的二愣子。先前是何进,如今是皇甫嵩,但凡得任高位并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没有一个易于之辈。”
皇甫家多出名将,皇甫嵩之父皇甫节曾任雁门郡太守,久为边将。皇甫嵩的叔叔皇甫规是东汉名将、凉州三明之一,与张奂、段颎齐名,文武双全。皇甫规早年曾任郡功曹、上计掾、郎中等职,为泰山太守时,成功平定叔孙无忌起义。后历任中郎将、度辽将军等职,多次击破、降服羌人,并缓和汉羌矛盾,官至护羌校尉。有文集五卷,已佚,《全后汉文》录有其文。
而皇甫嵩自己也是久镇边地,汉灵帝曾以公车征辟他为侍郎,迁任北地太守。可见皇甫家虽是将门世家,族中子弟却多是文武双全。
皇甫嵩手下的一众属官,也俱为能吏,久经战事,否则如何能辅佐他屡次得胜呢?
对于这些情况,郭斌自然是早就通过情报部门了解到了。见了今日的情形,心中羡慕皇甫嵩的时候,也不由得暗暗感叹:“将门世家,果然是非同一般啊!一旦有事,这么多文臣武将为其所用,这就是世家大族的人脉啊!”
就在城外官军大营的帅帐中忙着商量如何攻破广宗城的时候,城内的县衙中,则是一片哭声。
当初张角占领广宗县城后,便把县衙占了下来,作为三军的指挥部。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想着体验一把上流社会的生活,过过当官的瘾,其实这是有偏见的,也是极为想当然的看法。
与我国的万里长城一样,古代每一个县城或者州城,在战时都可以迅转变为运转极为迅捷的战争机器。不是说城内的老百姓多么有战斗力,而是县城本身便是经过精巧设计和严密计算的。
县衙与如今的县政府大院或者市政府大院是不一样的。如今的党委或者政府大院,只是工作人员的办公机构,而此时的县衙,却并非如此简单,因其本身便是一座小城堡。
在古代的县衙中,前院是县令和一众属官并小吏的办公场所。阳翟县的县衙也曾在前文中介绍过,县衙大堂自然是县令的办公场所,而这里并非是每天都要来坐班的,一般来说,县令是几日一视事。可见此时的文官,生活和工作还是蛮轻松的。然而县中繁琐而复杂的文案工作总要有人来做,这些便要拜托给正堂东西方的排房中的吏员了。这类似于四合院的东西厢房的房子,便是县中小吏的办公场所。
可以说,一县之中所有的民事、刑事案件,经济纠纷,文明教化等事宜,都可在县衙的前院完成。
而县衙的后堂,则为县中主要官员和办事小吏的住所。县中的县令、县丞、县尉,都有单独的院子,可以带着家属前来居住,而住在后院排房中的小吏则无此特权了。
这一系列设施,虽足以应付县中的日常工作,而要说是小城,似乎又缺少了点儿什么。不错,县衙是具有军事力量守卫的,县中的衙役就不用说了,秦汉时期的县衙中,是有监狱和仓廪的。仓廪中不仅有粮食,还有武器、甲胄,更有存放户。而要守卫这么多重要设施,必要的兵员是少不了的。
要想完全掌控一个城市,县衙中的这,便是重中之重。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