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书院(1/2)
历史是否有他的惯性,万事万物的命运是否早已经被注定,这是吴乃华一直以来都不敢去想象的。
若是命运是注定的,不可更改的,那么自己所做的一切,岂不是无用功。
都会在历史的休整下,回到原来的轨道。
但是,这五年来,吴乃华却有些喜欢上了历史的惯性。
虽然吴乃华还无法确定,命运到底有没有这回事,但是吴乃华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诚然,五年来,已经在全国推广完毕的团练中,还是有许多白莲教,天地会和其他反清势力被发现,但是对于吴乃华所铺开的大网,并没有造成多么大的损失。
反而,因为这个原因,所有人都隐藏的更加深了。
至少,明面上,这几年已经少有势力反清。
所有人都仿佛进入了冬眠一般,蛰伏起来。
北京城也变得极为繁华,俄国使团大量的采购福寿膏,大批的白银涌入了清廷的国库。
这让尝到了甜头的康熙,开始频繁的接见海外的洋人使团。
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许多颜色各异的洋人,还有手拿圣经宣传教义的牧师。
康熙非常享受自己辛勤治国所带来的成果。
吴乃华如今已经是吏部左侍郎,虽说还不是吏部尚书,但是因为康熙的盛宠,吏部早就已经是吴乃华的一言堂了。
如今的康熙,已经长大成人,不足一米六的身高在身形挺拔的吴乃华身边,显得小小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看惯了的原因,吴乃华倒是发现,康熙比起以前,倒是俊了不少。
虽然依旧是丑陋的,但是对于这种变化,康熙也是满是欢喜。
吴乃华一身便服,跟随微服出巡的康熙,穿过北京城门,来到了郊外。
看着康熙为了掩饰身份,而编起的辫子,吴乃华心中就满是不舒服。
整个清朝,也只有康熙不剃发,一头乌黑的长发编成的辫子又大又粗。
吴乃华并没有觉得这种出行有什么意义,看到这大辫子,在京城里混的,谁还不知道这就是满清皇帝。
也就是康熙自以为自己伪装的很妙,都以为旁人不知道他的身份,在北京城里到处晃荡,殊不知,满城的勋贵都已经将他的所有行踪掌握的一清二楚。
一出城门,到了京城郊外,康熙就开始放飞自我,纵马驰骋开来。
吴乃华和一众大内侍卫,也只能无奈的紧紧跟随。
跑了一个多时辰,康熙总算是过够了隐,慢慢放慢了速度,让吴乃华终于追上。
“皇上的骑术又更加精进了,微臣真是佩服的紧啊!”吴乃华昧着良心的话,简直张口就来。
康熙却十分开心,说道:“整日在那宫中,却也是烦闷,如此纵马驰骋,当真是畅快。”
说着,康熙就看到远处一座如同山村一般大小的村庄,但是不同于普通村落,这里的房舍虽然不是什么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房子,但是所有的房子布置的错落有致,远远望去,甚为别致。
这里,康熙来过数次,俨然记得很清楚,指着那村落说道:“没想到,朕竟然来到了这里。走,阿尔图哈,陪朕去看一看,朕的千秋伟业!”
打马前进,不过行了一刻钟,刚翻过土丘,一条蜿蜒的小河就突然乍现。
不远处,不大的小河上,架着奇奇怪怪的水车足有七八座,甚为古怪。
亦有三两学子,背靠杨柳,手持书本,摇头晃脑。
跨上河上大桥,来到桥正中,就看到对岸树立着一块足有两人高的巨大石碑,说是石碑,不过是一块棱角不分的巨石,只是上面书写着“皇家慈善书院”六个大字,这才姑且叫做石碑。
康熙看着石碑上的字,笑着说道:“当初笔力尚浅,冒然书之,却有些……”康熙摇了摇头,也不继续说了,继续向着里面走去。
吴乃华在一旁轻笑,既然康熙没有让自己接话的意思,自己也不去用拍这个马屁。
“京城学子,入学者以有多少?”
吴乃华闻言,说道:“旗人适龄孩童,有六成孩童已经入学,汉人适龄孩童,以有三成入学。”
康熙听了,皱着眉头说道:“为何旗人不是尽数入学?”
吴乃华说道:“我满人崇尚武力,大部分人都觉得读书无用,不如用这些时间,好好锻炼弓马,日后为皇上上阵杀敌,不如学的学子,大多都是这个原因。”
“哦!”康熙听完,笑着点了点头。
多行数十步,前方就出现了分岔路。
书院乃是分为满汉两种教学,旗人与左侧,汉人为右侧。
康熙思索了一番,转向右侧走去。
吴乃华也紧忙跟上。
这里康熙来过数次,根本不用他来指引。
没过多久,几人耳边就传来了一阵叽里呱啦的声音,康熙一愣,说道:“汉家子书院,何时开始教授洋人语言。”
吴乃华笑着说道:“是今年刚刚开设的。微臣想,只有这些汉家学子能够将西洋人的语言融会贯通,才好更容易的学习西洋人的知识。”
“终究朕还是觉得有些不妥!”
吴乃华说道:“士农工商,工商乃是贱业,如何能够让我满人贵族子弟学习,让这些汉人子弟学习岂不是正好。我满人子弟,学习四书五经之儒家大道,日后参与科考,不如官场,乃是人上之人。汉人子弟,虽然也学习儒家学说,但是臣只是让他们学习何为忠君爱国,学习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