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海上见闻(1/2)
只是这船上的胡茶辣人只会说当地的土话和少许波斯语,周仕仁想与其拉些家常,也有心无力。
大概等了小半个时辰,船只才缓缓离开港口。待离海岸越来越广阔,海浪的动静也越来越大时,他才见船队的wài wéi,正行过两艘宝船。
这是他头一次与其靠的这么近!
那种震撼性,完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只觉得自己渺小的像一只蚂蚁,在那宝船面前,没有任何的反抗余地。
不过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船上黑漆漆的大炮。
这种火器他最早是在甘肃行省见的。那肃州城,就矗立着这样的大炮。据当地人说,肃州城墙就是被这样的火器轰塌的。虽然有些不大相信,但盯着那黑漆漆的炮口,总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今儿近距离再见这样的大炮,他有些抗拒的移开了眼睛。
所有船只的风帆都是鼓得满满的,那厚重的宝船船帆又大又多。鼓动起来,像遮天蔽日一样。跑得也比寻常的海船快些,让周仕仁有些出乎意料。
随后行了数日,大船停靠在一个名为孟买的港口城市。
说是港口,其实这严格上来说,应该是一个岛屿城市。由七个小岛组成,大元在上面已经修建了码头和房舍。不少商贾住在岛上,那热闹程度不下于卡拉奇。
这是因为孟买是一座不收税的城市。
但凡货物中转,都可以自由在这里落脚。像有德里商人想将货物卖给报达(巴格达)的商人,就可以不收任何费用的自由买卖。
另外大元对来到这里的商贾和百姓,都不会驱逐。只是前提是,需要在岛上买房子,做营生。就算买不起,也可以租。租都租不起,就只能替孟买的官府做工了。
反正孟买营建的时间还不长,很多基础设施都需要人帮忙。像修桥铺路这样的活计,就急需要人力。靠着陆地的移民,孟买官府可以获得廉价的劳动力。
也正是这个原因,逃到岛上生活的内陆百姓不少。他们有的是在主人手下活不下去的奴隶,也有的是种姓不高的下等人。大元是没有种姓制度的,也不关心他们的出身。
只要能对大元有用,那大元就不会驱赶。
所以岛上的百姓不少,繁华程度都快赶上了卡拉奇。
周仕仁的船只只在当地停靠了一晚,补充些淡水吃食就跟着大商队继续赶路。说来也奇怪,越往南风力就越小。到最后,甚至接近于无风。据懂行的水手说,这里是大元百科全书说的赤道无风带。
于是船队走得很慢,在一个名为故临国的小国落脚。
那是一个臣服于大元的小国,面对大元的商队,当地百姓都表现得异常热情。却是生意来了,想不高兴都难。
在后世,这是印度西南地区的小国。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一带。当地人的肤色很黑,头发是卷的,有点像昆仑奴。不过日子过得不错,靠给过路的商队提供落脚的地方,也能赚些钱财。
从前故临国可是一个强盗窝!过往的商船没少遭他们的祸害。现在因着大元海军的组建,在他们家门口经常巡航,所以当地人都做起来本分生意。
不过当地有数量不少的大元人。
听船上的水手说,这些大元人其实都是当地生活了很久的商贾。在大元强盛后,就都入了大元的国籍。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些商贾们信奉zhēn zhǔ的缘故。
由于时间太短,周仕仁也没有在当地走走看看。就买了些当地的肉桂、沉香等特产,继续跟着船队启航。
这路上的时间就花费就久了,足足过了一个多月才到锡兰岛。期间还经过一个名为潘地亚的小国,据说是从一个大国朱罗国境内du立出来的。
船队并没在潘地亚靠岸,因为潘地亚和朱罗国正打得不可开交,商人们怕遭了无妄之灾。而锡兰岛不久前也是朱罗国的领土。
在潘地亚复国后,不久便脱离了朱罗国的统治。
现在岛上的一南一北分别有两个国家。其中北边是泰米尔人为主的泰米尔国,南边则是僧伽罗人为主的僧伽罗国。二者的信仰完全不同。
泰米尔人信奉三大主神,并以种姓制度为根本的婆罗门教。而僧伽罗人则信奉众生平等,万事万物皆有因果的佛教。所以相比泰米尔人,僧伽罗人性子要温和许多。
现在僧伽罗国已臣服了大元,接受了大元的保护。海军在这里也建有基地,会帮忙威慑北边的泰米尔人。
船队在僧伽罗国的科兰巴城(科伦坡)停靠。
这里是一座huí jiào之城,主要居民都是在此定居了数代的回huí jiào徒。不过他们祖上都是从汉志地区迁来的,在大元建国后。因信仰相近的缘故,他们都成了大元人。
现在他们信仰的教派也都改成了清教!
反正靠着大元这颗大树好乘凉!
清教也是笃信zhēn zhǔ的,虽然教规有些不一样,但更宽松和包容。这对他们这些huí jiào徒来说,并没有什么难以适应的。
周仕仁参观了这座身处佛国的huí jiào之城。
清真寺,宣礼塔这样的标准建筑物,是城中最常出现的。另外还有一尊巨大的人物雕像,刻的是大元圣上李承绩的模样。每个来到这里的大元人,都会在附近的小摊上买一束鲜花,以表崇敬之意。
尽管他不是huí jiào徒,但还是在城中见过一次祷告。诸多信徒跪在地上,朝着西方,呼图白念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