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清醒认识(1/2)
大家饮完杯中酒,林宗义摆手让众人坐下,这才温言道:“老夫自小勤读诗书,十三岁就拔贡出身,十四岁就随父祖辈远赴云南,至今已经五十六年了。”
“这些年来,老夫百忙之余,也时刻抱持修身养性之心,偶或出外游学、拜访名师,医卜星相虽然不敢说样样精通,但也多少学了些皮毛。”
“打从今年春天的时候,老夫仰观天象,就发现太白金星陡然间落入钟灵山中,虽然多受侵凌,但却未见一时衰微。后来老夫才知道,那时候李大帅正履险受惊,刚好从山中出来。以老夫浅陋见识,细心揣摩,这无疑正应了此一星象。”
“而且老夫近观天象,发觉金星光芒日炽,大有凌驾于太阳之上的趋势。昨日又听到大帅对孩子们的那番演说,更是印证了此种星象。老夫此时再无怀疑,李大帅就是金星转世,这是再也没有什么可疑问的了。”
“以李大帅胸中丘壑,若能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日后必将成就一番雄图大业。此事虽是有些波折,但老夫推度再三,现如今虽是韬光养晦之时,但非是李大帅,不能成就这番丰功伟业。天与不取,更待何时!李大帅莫要迟疑啊!”
林宗义这番惊世之语一出,满座皆惊,李翊更是面有尴尬之色。
试想,以李翊现在的身份,可是大汉的现职官员,居家大小也都在京城兴王府,历来祖辈中也没有出现过反叛朝廷之人,而且现在大汉形势如日中天,想要自立山头根本没有什么有利条件。
所以自己现在还是以韬光养晦为首要目的,以发展云南经济,造福百姓为己任,绝不会有什么非分之想。
现在林宗义开宗明义的把自己推到这个风口浪尖上,若是此言泄露出去,自家的人头落地事小,若是因此在云南掀起腥风血雨,自己可不就是千古罪人了吗?
想到这里,李翊断然摇头道:“林老堡主此言差矣!李翊耿耿忠心,立志报效国家和百姓,绝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不管老先生所说星象应验了什么,我李翊也绝不会为一己私利,而行窃据朝堂之举。此话万万不可再提啊!”
见李翊坚决不肯认可他的这番言论,林宗义默然不语,而另一桌的林觉却耐不住了,他起身走过来道:“虽然李大帅不以为然,林觉却觉得叔公所言极是。在座的都不是外人,林觉有话就直说了。”
“现如今天下纷纷扰扰、民不聊生,黄巢之乱至今也有六十年了。老百姓渴盼安定的局面,都想过上天下太平、衣食无忧的日子,都盼着有一位盖世英雄能扫平天下,还世人一个清平世界。”
“唉!我也是游历江湖多年,纵观天下各路人主,俱都是穷奢极欲、反复无常之辈,虐民、害民尤为之切,何谈造福百姓。况且如今诸侯割据、天下纷乱、战事不息,此等样人自顾尚且不暇,又有何德何能吞并宇内、扫平寰宇?”
“大帅品性良善、才能出众,兼且将士用命、百姓拥戴,若是振臂一呼,必然响应者众。似此大好时机,大帅何不自立门户,举义师、铲凶顽,我等甘愿供君驱策,以效犬马之劳。”
李翊闻言心头一滞,正要开口说话,没想到庄潜也插言道:“大帅,林兄弟所言极是。现如今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只要大帅振臂一呼,天下英雄莫不踊跃跟进。此时不见机起事,还要等待何时?”
众人纷纷随声附和,意欲将李翊说服,却不知李翊虽心乱如麻,意识却是再也清醒不过。
李翊清醒的知道,虽然自己借助自己个人的无穷魅力,彻底征服了云南的父老乡亲和官吏将士,但是自己手底下嫡系的势力却屈指可数。
军队毕竟是大汉的军队,百姓也是大汉的子民,想要说服他们随着自己冒险,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孙德成的下场就在眼前,自己怎么会轻易重蹈覆辙呢!
其实根据形势的发展,李翊自己心中早已有了盘算。想要把握朝纲、左右国家大局,其实方法有的是,只要多读历史就会一目了然。
在云南这个小地方举旗反叛之举实在是弱智之举,要想成就大事,不若挟天子以令诸侯来的轻松便利。
自己在云南只不过是在暗中积聚力量罢了,真正的战场就在京城兴王府。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根据形势的发展,以自己多出一千年的见识,和对局势的超前把握,才有可能谋定而后动,以雷霆手段把持朝政,将越王刘洪昌推到前台,大政方针还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吗?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不忙在这一时吗?
因而李翊淡然苦笑道:“诸位的想法我都明白,似这豺狼当道的乱世,确实需要有一智能高远之士,兴正义之师,为民请命,行拨乱反正之举,若能殄灭凶顽、革除旧弊,不亦是天下百姓之福吗?”
“不过,诸位用心虽好,奈何李翊不过是一介书生,才微德寡,急切间不能有所建树,没得使诸位伤心失望。”
“我想,世事洪荒、斗转星移,假以时日,必有一杰出人士,为我煌煌中华开辟出一番新天地,那却不是我所能左右的了得。”
众人待要接着分辨解释,李翊连忙伸手止住,慨然叹道:“非是李某推搪这世之重任,实是力有未逮罢了,诸位不必多言,我心中自有主张。”
“来来来!今日新年将近,万众平安,我们共同举杯,为我大汉靖平宇内,云南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